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535篇
公路运输   1575篇
综合类   1684篇
水路运输   1182篇
铁路运输   1178篇
综合运输   138篇
  2025年   3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介绍了北京铁路枢纽任一牵引变电所故障状态下不同的越区供电方案,对各方案在电气连接方式、相位衔接、负荷能力、接触网电压水平、继电保护、操作电源等技术进行了校验分析,提出了完善措施,说明北京枢纽越区供电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郭景武 《电气化铁道》2003,(3):14-15,27
鉴于目前铁路站场广为采用的环形配电网络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结合运营实践情况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3.
雪峰山隧道3号竖井天井施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峰山隧道3号通风竖井采用“中心扩孔”施工方法,用钻机进行天井施工.充分利用了机械配套设施,保证了深竖井施工工期、投资、安全、环保,介绍了天井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4.
路面雷达在沥青路面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高沥青路面的压实程度是控制其工程质量重要措施之一。利用混合料的介电常数与其组成的固体、液态、气态三相体的介电常数的均方根和体积比的关系,通过常规的室内试验,得到介电常数与沥青路面密度、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用路面雷达快速、实时地检测沥青路面的密实程度,从而实现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5.
深圳市留仙大道跨丽水东路桥上部结构采用30 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简支板梁,施工完成后发现边板外侧存在比较严重的裂缝。介绍对梁体进行的检测、荷载试验,以及对桥梁上部结构及开裂截面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边梁由于截面横向不对称而产生的斜弯曲是其外侧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受力状况及结构承载能力,对截面的局部应力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6.
沥青稠度指标与重载交通车辙试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成超  曾凡奇  王鹏 《公路》2006,(10):159-165
通过沥青稠度指标对沥青的评价、稠度与沥青常规指标的比较分析以及稠度指标在重载交通沥青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比较了沥青稠度指标与重载交通车辙试验的相关性,表明稠度指标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相关性较好,可以反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高温性能,能够为寻求适合重载交通的沥青结合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郭乃胜  赵颖华 《公路》2006,(12):136-140
为了研究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的影响,选用5种聚酯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圆柱体试件在M 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单轴静压试验,试验温度为20℃。分析了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随纤维掺量变化的规律以及纤维的作用机理,同时对回弹模量取值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纤维的掺量反映敏感,适量地加入纤维会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纤维的合理掺量范围为0.2%~0.25%,纤维掺量为0.3%的回弹模量合理取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8.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系统,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对各大类方法中采用的不同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基于机器视觉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9.
基于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路线形质量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驾驶员行车时接受道路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并作为评价公路线形质量的定量指标运用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平纵组合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表明:平曲线半径越小,驾驶员接受的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越大,驾驶员负担也越重;此外,平曲线长度、竖曲线半径及平纵组合都对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公路线形,提高行车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新方法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针对水麻高速公路上山区高墩简支转连续T形梁桥,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提出了纵向单点逐墩、横向同步顶升的支座更换新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更换支座,合理可行,结构安全也可得到保证,为同类桥型更换支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