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7篇 |
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81篇 |
综合类 | 1624篇 |
水路运输 | 1077篇 |
铁路运输 | 883篇 |
综合运输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400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16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承载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受力分析方法,建立了准确的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传递同样转矩条件下,与传统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比较,本新型传动臂轴承的受力减小了近一半,可使轴承的寿命大大提高,显示出本新型传动的明显优越性,为我国研制双曲柄环板针摆行星减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与用户电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与用户电力技术的定义、内容,主要功能和产生背景,指出了它们对输电和配电系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3.
994.
结合仿真、试验及集成优化技术,提出一种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的辨识方法。建立背门有限元模型,并对背门连接界面参数进行等效;分别对背门模态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并揭示引起仿真与试验结果差异的原因;通过集成优化技术对连接界面等效刚度进行多目标优化,使背门模态仿真值与试验值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赋值存在偏差,经过参数优化得到合理的赋值,有效提升了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实现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从经验赋值提升到基于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精确赋值。 相似文献
995.
国产浮动夹头在注入头高速运行情况下易发生变形.需要检测共振频率,避开易变形区域.采用敲击声频率测量法(以下简称声频法)获取共振频率信号,利用TMS320C6701DSP实现信号的采集并在CCS下编写DSP程序实现HHT分析得到共振频率.试验阶段,通过功率谱分析与HHT对比,得到浮动夹头的各阶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996.
数字孪生(DT)是推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围绕高速列车生命周期研发现状,系统剖析传统高速列车研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设计闭环难、高保真度、高精度模型缺乏、信息物理数据交互融合难等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归纳提出高速列车生命周期发展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孪生高速列车技术框架,并对高速列车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和功能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指出数字孪生高速列车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与挑战.通过展示前期在轨道车辆关键部件服役能力劣化方面的探索应用,以期为未来高速列车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风等级增加,阻力值变化不大;空调机组进出口表面负压值及冷凝器进出口压差随横风等级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8.
科学合理的测算城乡公交线路补贴规模是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前提基础,在分析城乡客运补贴现状差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体化补贴机制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经营线路的补贴规模测算模型,最后以成都市8路公交线路为例,对补贴规模测算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根据2000-2009年间的卫星遥感影像,开展永川区城市扩展变化研究,并探讨其城市扩展的驱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永川城市扩展的根本动力;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扩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城市规划和政策本身并不是城市扩展的直接动力,但对城市空间扩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交通...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14、17、21、242、8 d),观察P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和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注射不同剂量LD后均逐渐出现不自主动作(AIM)表现,且随着LD用药时间的延长,阿扑吗啡(APO)诱导的对侧旋转圈数、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及剂峰旋转圈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20 mg/kg剂量组的各指标变化值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对侧旋转圈数在14 d和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及药效期50 mg/kg剂量组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 mg/kg剂量组则先减少后增加,且20 mg/kg剂量组的变化值均低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旋转持续时间在7、14、172、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效期在71、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旋转启动时间20 mg/kg剂量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50 mg/kg剂量组则有先减少后增加趋势;50 mg/kg剂量组LD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且稳定。结论 20 mg/kg和50 mg/kg剂量LD长期治疗对PD大鼠黑质细胞均有神经毒性作用,以50 mg/kg剂量LD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