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7篇 |
免费 | 73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497篇 |
综合类 | 2176篇 |
水路运输 | 2044篇 |
铁路运输 | 1582篇 |
综合运输 | 2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5篇 |
2024年 | 170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332篇 |
2021年 | 446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375篇 |
2013年 | 461篇 |
2012年 | 534篇 |
2011年 | 560篇 |
2010年 | 609篇 |
2009年 | 627篇 |
2008年 | 603篇 |
2007年 | 644篇 |
2006年 | 589篇 |
2005年 | 465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独立轮对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传统的轮对相比, 独立轮对由于具有横向稳定性好、磨耗小、噪声低、重量轻且易于实现整车低地板结构的特点, 近年来已在轻轨车辆上得到大量应用。简要地介绍了独立轮对特点及轻轨车辆发展概况, 着重讨论了独立轮对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科技的发展, 航向测量系统日益小型化、智能化。小型HPR- 1固态航向姿态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发出来的, 以Honeywell公司的HMR330 0数字罗盘为核心, 内含单片机, 外带手持显示控制器的航姿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完成对航向、倾斜、俯仰等航姿信号的实时采集, 而且可以在进行误差补偿之后提供多路满足用户需求的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出。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可靠性高和使用灵活等特点, 可以应用于无人机导航, 车辆、轮船的航向测量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993.
沥青混合料应变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的荷载控制模式有应力控制模式和应变控制模式。而在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过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状态更符合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试验得出的弯拉应变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便于应用。运用MTS81 0材料试验系统, 进行了5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应变控制模式的疲劳试验, 得出了它们的应变疲劳方程, 并对疲劳方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 同一应变(或应变比) 下, 若干试件的对数疲劳寿命表现为正态分布, 而且应变、应变比与疲劳寿命分别在双、单对数坐标上表现为直线关系; 单对数坐标下以应变比表示的疲劳方程较双对数坐标下的以应变表示的疲劳方程稳定, 而双对数坐标下的疲劳方程更易区分出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优劣; 应变控制模式下的疲劳试验, 其它条件相同时, 沥青混合料的模量越小, 疲劳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994.
崔虎威;胡润文;陈泽民;黄路 《中国舰船研究》2025,20(3):174-183
目的为准确评估船体梁在循环弯矩下的总纵极限强度,研究理想弹塑性与Chaboche材料模型对循环弯矩下船体梁弹性安定与极限强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某双底散货船开展循环弯矩下考虑弹性安定特性的极限强度数值模拟计算,并在研究中考虑船体结构在反向加载时材料的包辛格效应,以及焊接初始变形与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焊接初始缺陷会明显降低散货船船体梁的弹性安定下限,考虑焊接初始变形与残余应力的散货船船体梁弹性安定区间范围最大;在循环弯矩下达到弹性安定状态后,考虑完整焊接初始缺陷的散货船船体梁在中拱、中垂状态下的极限强度相比单次加载下的分别提升了7.15%和5.68%。结论焊接初始缺陷对散货船船体梁的弹性安定区间以及弹性安定极限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研究分析中应仔细考虑。 相似文献
995.
小直径盾构施工中管片纵向应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小直径盾构法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管片纵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污水隧道管片纵向应力进行了现场监测:将第976环、第1 054环管片分别设为第1和第2监测断面,2监测断面各预埋5个纵向应力计,各监测断面从本监测断面管片安装后即开始监测,当盾构掘进至第1 129环时停止监测。研究表明:1)在管片离开盾尾50环后,其纵向应力波动值小于管片拼装期间应力值的5%。2)在盾构掘进期间,管片距离盾构越远,其纵向压应力值越小。3)在管片拼装期间,管片距离盾构越远,其纵向压应力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4)管片距离盾构108环后,该管片纵向压应力趋近于0.2~0.3 MPa。5)随着盾构推进,管片纵向应力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即周期性剧烈波动阶段—动态稳定阶段—逐渐衰减阶段—趋于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快速增长,但在隧道运维管理中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公路隧道的运维管理,通过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及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可视化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以浙江省41省道岭下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平台,为公路隧道运维管理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燃油成本在班轮运营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燃油补给是影响航运公司班轮运营成本和效益的一项重要决策.基于航速调整策略,以班轮运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燃油补给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运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燃油消耗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并设计了求解算法步骤.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航运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船舶更适宜采取较低的航速,采取灵活的加油港策略或放宽船舶到港时间窗限制,能更为有效地降低燃油成本. 相似文献
998.
在交通管理和评价时,信号配时对监测评价路口运行状态,评价路口配时方案至关重要.但是,大范围的实时信号配时方案的获取尚缺乏简明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两种基于移动导航数据计算固定配时路口信号配时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不考虑驾驶员驾驶行为差异性时,得到路口红灯和车均延误的关系模型,从而计算某相位的红灯时长.另外一种方法是基于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结合本文提出的上升梯度法,得到某阶段红灯时长.本文通过实际的路口案例计算,将预测结果和已知路口的信号配时比较,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红绿灯时长准确度较高,为后续进行路口运行状态和通行能力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9.
以地铁隧道穿越西安三类勘察场地的地裂缝为研究原型, 分析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三类场地地裂缝不同活动量值引起的地层应力场、破坏区域和位移场的变化特征, 计算了地裂缝的影响区域范围, 解析了地裂缝带活动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的破坏特征, 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地裂缝活动造成其两侧地层的竖向应力呈近似反对称的分布形态, 地层应力的变化增量随上盘沉降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综合分析位于地铁隧道拱顶和拱底埋深处地层的竖向应力变化特征, 得到三类场地地裂缝上盘和下盘的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0~20m和0~15m, 经对比验证, 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 下盘靠近地裂缝的区域发生剪切破坏, 且破裂逐渐向上扩展, 最终形成一条与地裂缝呈18°夹角的剪切破坏包线, 其中间包含的范围为剪切破坏的集中区域; 地裂缝活动导致两侧土体发生位移突变, 形成2个类似“活动楔体”的变形区域, 且该区域范围逐渐扩大; 上、下盘隧道的差异沉降随着地裂缝错动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地裂缝活动量达到20cm时, 造成整体式地铁隧道呈“S”破坏形态; 为适应三类场地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大变形, 建议地铁隧道结构采用分段设置特殊变形缝加柔性接头处理等措施进行设防。 相似文献
1000.
为解决跨海桥梁桥墩施工与防腐问题, 提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筋混凝土(RC) 组合桥墩新结构, 简称U-RC组合桥墩, 以UHPC外筒作为永久模柱, 现浇内核钢筋混凝土; 以平潭海峡大桥为工程背景, 开展了U-RC组合桥墩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并与原设计方案的工程量和造价进行了比较; 进行了3根内核RC柱、3根UHPC模柱、3根U-RC组合桥墩的极限承载力试验, 测量了试件的混凝土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 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与裂缝发展过程, 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 分析了U-RC组合桥墩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U-RC组合桥墩的承载力大于设计内力, 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采用UHPC模柱取代钢模板的桥墩设计方案, 可节约钢材约2 410t, 工程造价节省约30%;3根UHPC圆筒的极限荷载均值为1 342kN, 3根RC柱的极限荷载均值为1 370kN, 二者之和小于3根U-RC组合桥墩极限荷载均值3 033kN, 说明UHPC模柱对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套箍作用, 采用简单迭加方法计算U-RC组合桥墩的轴压极限承载力是可行且偏保守的; 在轴压试验中, U-RC组合桥墩的破坏模式为核心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导致UHPC模柱出现竖向裂缝, 并与核心混凝土在界面处分离; 达到极限荷载破坏时, 外包UHPC层出现纵向裂缝, 荷载增大, 裂缝增长, 并有混凝土剥落现象, 但U-RC组合桥墩破坏时其外包UHPC层纵向应变未达到极限压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