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149篇
公路运输   871篇
综合类   885篇
水路运输   923篇
铁路运输   439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舰船建造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预付款风险也得到了军方的日益重视.针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应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型进行舰船建造预付款风险评估.建立了预付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支持向量机方法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可供预付款管理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32.
前后海片区是深圳特区内填海较集中的地区,排水隐患较多。该文对现状雨水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现状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前后海片区雨水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标准。同时对排水设计标准、旧村改造、山洪截流、填海方式、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填海施工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对策。可供沿海城市类似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33.
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就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以分析交通事故与各种诱因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我国交通安全现状的简要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就道路因素中的线形、线形组合、交叉路口、坡度、路表状况、交通环境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34.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步入网络化建设发展阶段,网络化视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基于上海的现状提出适应轨道交通网络特征下的系统模型,介绍了视频监控网络模型研究,为网络化视频工程的设计、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35.
研究应用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是解决高职制图学时数大幅减少和确保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精心选择与合理编排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是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编排原则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两部分内容;以制图内容为主框架,以计算机绘图为表达手段,形成融合式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应用融合式教学模式适合目前高职制图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3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a multi-axle steering vehicle to estimate the lateral wear amount of tires. Firstly, a 3DOF nonlinear vehicle dynamic model is developed, including dynamic models of the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tire, steering system and toe angle. The tire lateral wear model is then built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developed vehicle model.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the nonlinear model is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a linear model for the tire wear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toe angles on tire wear are analyzed. A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n, the impact of the dynamic toe angle on the tire wear is significant. The tire wear amount will be much larger than that caused by normal wear if the initial toe angle increases to 1° - 1.5°.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nonlinear mode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design and optimazation of vehicl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ire wear.  相似文献   
237.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特点,分析壁后注浆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壁后注浆研究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分析,综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传统岩土工程研究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在论文质量与数量方面,该领域研究成果依然不多,且高等院校的优势明显;3)国家基金的资助对盾构壁后注浆研究的促进作用巨大;4)壁后注浆研究现状中,对浆液材料研究较多,注浆参数控制和浆液扩散机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对注浆效果评估的研究依旧不多。  相似文献   
238.
论文旨在依托汉堡车辙试验建立起高精度的车辙预估模型。对6种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与轮载压力下的汉堡车辙试验,以及标准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借助ABAQUS软件计算汉堡车辙试件的最大剪应力;以6种沥青混合料的汉堡车辙深度、试验温度、最大剪应力、抗剪强度和加载次数作为基础参数,通过多元拟合分析,建立起基准速度为66km/h的简化车辙预估模型;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理论推导行车速度与路面车辙的关系,将简化的车辙预估模型经速度修正后得到最终的车辙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70℃的车辙深度约为50℃的4.5倍;轮载压力是影响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另一敏感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0.7 MPa的车辙深度约为0.5 MPa的1.7倍;混合料永久变形与加载次数呈非线性关系;所建立的车辙预估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对方程均有显著意义,实测值与预估值具有很高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是可接受的,且可预估任意行车速度下的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239.
纳米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6FA柴油机上对质量分数为50mg/kg和100mg/kg的CeO2或Co3O4纳米颗粒-柴油混合燃料进行颗粒物排放特性台架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形貌及热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米CeO2和Co3O4颗粒均可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与0号柴油相比,混合燃料颗粒物比排放量下降16.4%~35.9%;混合燃料颗粒物排放的粒径分布仍呈单峰分布的特点,峰值均在0.56~1.0μm区间内,微观形态下的粒径和孔隙率明显变小,团聚程度提高;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中颗粒物发生氧化反应的起燃温度、失重率峰值温度及燃尽温度均有所降低,最大失重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40.
为降低HCNG发动机NOx排放,采用负阀重叠EGR策略,利用AVL-Fire软件对HCNG发动机不同进气门开启角(θIVO)下的进气过程和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采用负阀重叠前后发动机缸内EGR分布和燃烧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负阀重叠EGR策略下,排气门关闭角(θEVC)固定为340°曲轴转角不变,当θIVO为380°曲轴转角时,既可避免发生回火又能保证一定的进气量及充气效率;采用负阀重叠后,在压缩冲程后期,缸内EGR率呈梯度分布(靠近火花塞位置EGR率较低),更有利于着火及火焰传播;采用负阀重叠可降低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温度,但会减少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降低发动机功率;通过负阀重叠实现内部EGR可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着火困难,燃烧速度变慢;提高点火能量可缩短着火落后期和燃烧持续期,加快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