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29篇 |
免费 | 58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261篇 |
综合类 | 2551篇 |
水路运输 | 2203篇 |
铁路运输 | 1612篇 |
综合运输 | 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290篇 |
2021年 | 394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172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316篇 |
2014年 | 430篇 |
2013年 | 522篇 |
2012年 | 589篇 |
2011年 | 695篇 |
2010年 | 669篇 |
2009年 | 643篇 |
2008年 | 615篇 |
2007年 | 679篇 |
2006年 | 659篇 |
2005年 | 521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推导了任意边界条件下承受轴力及横向荷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耦合变形微分方程,对组合梁的变形挠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板与钢梁介面滑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因轴力而产生的二阶弯矩(p-δ弯矩)对组合梁变形的影响,可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通过室内直剪摩擦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深井荷载试验和桩基静载试验,研究了各类桩的临界位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所需要的临界位移较桩身沉降而言是很小的,因此,合理地选择桩土荷载传递模型,正确认识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进行桩基优化设计的前提。本实验研究为桩的荷载传递分析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3.
内燃机车柴油机曲轴修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内燃机车柴油机曲轴的重要性及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曲轴在运用管理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环节,强调要严格按规定的工艺进行修理,不能简化修理工艺,才能保证满足质量要求,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4.
蒋春强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6,33(5):219-222
根据铁路主辅分离,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结合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基层铁路给水企业、职工面临的困难和任务,总结一年来改革尝试的经验,探索了铁路给水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力求为类似辅业的分离改制提供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65.
FAMILIALSPONTANEOUSPNEUMOTHORAX(周斌)(张潍)ZhouBin;ZhangWei;(DepartmentofCardiothoracicSurgery,SecondAfiliatedHospital,Xi'anMedic... 相似文献
66.
67.
浮置板式轨道结构隔振效果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建立列车—轨道结构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将轨道不平顺作为列车—轨道结构耦合系统的激励源,对普通碎石道床轨道结构和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的列车—轨道结构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这2种类型的轨道结构系统振动响应与系统振动传递函数,评价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的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浮置板式轨道结构与普通碎石道床轨道结构相比,振动加速度降低约70%,距线路5 m处大地振动加速度响应峰值降低约62.8%,相应Z振级衰减约10 dB,竖向振动加速度频率范围由0~200 Hz降到0~60 Hz,有效起到了振动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盾构法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结相互作用的动力有限元法,引入无长度的3自由度弹簧单元模拟纵向螺栓接头,分析行波波长、地基刚度与阻尼对盾构法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行波从水平方向输入时有突变弯矩产生,突变弯矩随波长和阻尼的增大而减小,而地基刚度系数对突变弯矩的影响相对较小;行波作用下,产生的接头最大轴力及最大弯矩值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地基刚度系数及阻尼系数取值对最大弯矩值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要重视输入地震动参数的选择,且取较小的阻尼系数。 相似文献
69.
磁悬浮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建立了磁悬浮系统在平衡点的数学模型,为自适应控制器选择了恰当的状态模型和参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并在硬件上用DSP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得出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对悬浮系统进行有效的大范围的稳定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