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131篇
公路运输   476篇
综合类   629篇
水路运输   611篇
铁路运输   355篇
综合运输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水上施打薄壁钢板桩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2.
船舶操纵模拟器罗经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船舶操纵模拟器研制的需要,依据视景的圆柱面环幕透视投影模型、透视投影误差校正模型和船舶在海上用罗经进行测向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罗经测向的方位角误差纠正模型,并根据误差角度的不同范围要求,给出罗经离视点位置的选择范围,为罗经位置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对一种基于Monte Carlo抽样方法的随机离散化做了改进,并将改进后方法应用于分组数据的统计推断中,用来计算未知参数的近似极大似然估计和区间估计.改进后的方法弥补了原方法有时不能满足Sn(f)≈S(f)的缺点.该方法思想简单,易于执行,并且是非迭代,任意维的.所以,通过实例模拟,还可以看出该方法运行速度快,远优于Gibbs抽样、EM算法等其它几种方法.而且运算结果精度高,尤其表现在未知参数的区间估计上.因此提供了一种计算未知参数估计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74.
175.
船舶操纵模拟器中DIS/HLA网关原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越  刘丹  金一丞 《中国航海》2004,(1):55-58,70
通过详细分析网关的具体工作流程,提出了网关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网关的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通过网关原型的设计实现,达到了快速将原有DIS船舶模拟器与HLA系统互连,为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分布航海仿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6.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 m、埋深30.0 m的Ⅰ类同岩段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7.
2.3各构件的主要尺寸2.3.1拱肋形状与尺寸分析单从钢管对混凝土的箍紧作用着眼,采用圆形截面对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为有效。但随着跨度的增大,圆形截面尺寸太大,为了提高抗弯能力,采取哑铃形截面,但哑铃形对抗平面外侧倾是不利的,必须配置强大的风撑,在总用钢量上不是很合理。根据作者  相似文献   
178.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海洋,向往海洋与回归海洋的航海实践活动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人类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所体现的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无数壮举与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思考与总结。人类在驾驭和征服海洋过程中所折射出的认知创新、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创新硕果,将激励我们在可持续利用人类第二大生存空间———海洋与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继续发扬伟大的郑和精神,不断创新航海技术,重铸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9.
介绍了O'ZBEKISTON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的结构特点、参数,阐述了车体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对车体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0.
目的对车辆段电焊车间Ⅰ、Ⅱ组通风除尘装置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测定作业点的电焊烟尘浓度、车间MnO2浓度、台面控制风速、罩口风速、车间内通风装置的噪声及通风系统排出口的风量。结果该装置排毒降尘效果明显,但电焊烟尘浓度大部分测点仍未达标。结论Ⅰ组通风系统仍需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除尘达标率。Ⅱ组通风系统设计不甚合理,管道、罩口密闭不严,风量损失过大,风机除尘效率太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