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4篇
  免费   209篇
公路运输   1459篇
综合类   1599篇
水路运输   1410篇
铁路运输   1105篇
综合运输   1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服务,具有明显的效益外部化特征。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围绕运营安全、效率与服务等实施有效的监管。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和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经验,可以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的监管模式。政府通过第三方的评估和认证,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科学、有效和常态化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2.
结合车载安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ARM7系列为核心控制器,采用SOPC技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VME总线接口MVB通信板卡。重点介绍了基于USB通信接口,使用VC++6.0开发的上位机试验环境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变频器输出电压du/dt对电机端电压和轴承电流的影响,在PSpice中建立了电机高频模型,并对端电压波形进行了仿真;着重研究了一种du/dt滤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并且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践证明,该滤波器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04.
文章以HXD1C型机车为例,简要介绍了接地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其在额定电流下的温升及短时耐受电流的大小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文中的研究成果验证了中间轴接地装置额定电流及短时耐受电流能满足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以苏州地铁盾构隧道为计算原型,对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设计方法、地质参数及结构参数对管片设计的影响,以及管片在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条件下受力性能的差异,并对苏州地铁盾构管片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勘测设计业务流程和已有工程数据库的系统分析,运用空间数据集成的一系列现代理论和技术,探讨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勘测设计业务的空间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相关问题,为其空间数据集成提供制定规范标准的科学依据,提出基于GIS软件和现代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实用化、业务化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应用在新一代勘测设计工程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地铁车辆段电力外线的整合和规划,充分利用复杂狭窄的管线空间,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室外各电力管线合理敷设,对各种敷设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车辆段的室外照明设计,对今后的室外照明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9.
用于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的白车身测点布置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检测点进行分类定义后阐述了车身设计阶段各类测点的布置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制造偏差诊断的测点布置位置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对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扭转耐久试验中弹簧断裂的自动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以弹簧刚度特性变化为识别特征的识别原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计算;介绍了基于此原理的自动识别方案及测试过程,并给出实际运行结果。此技术提高了测试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