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281篇
综合类   245篇
水路运输   180篇
铁路运输   140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This paper presents efficient 3-D collision crush modelling methods utilizing photogrammetry and 3-D scanner for re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vehicle collision accident. Photogrammetry for 3-D collision crush modelling was executed in two methods: Indirect photogrammetry utilizing small amount of preexisting photographic data, and direct photogrammetry utilizing large amount of photographic data collected for the purpose of 3-D modelling. With the 3-D scanner, it was possible to create a more precise 3-D crush model than the photogrammetry method. Using these 3-D crush models constructed with the mentioned methods,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analysi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ing crush model. Indirect photogrammetry produced a 3-D model capable of providing approximate shape of crush with only 2 ~ 3 photos of the damaged vehicle, and made it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crush volume for estimating the collision velocity. With direct photogrammetry or 3-D scanner, moving and rotating elaborately built 3-D vehicle deformation models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cisely reconstruct the actual collision configuration. Additionally, by elaborately modelling the vehicle and its fragments and then putting them together, it is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post-collision model of the whole vehicle.  相似文献   
862.
通过对模数式大位移伸缩缝的构造特点分析和运营现状调研,橡胶类部件性能劣化引起变形协调系统与中梁稳定系统的失效,最终导致竖向力传力系统损坏,是伸缩缝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中梁各缝宽的监控及分析能够有效反映伸缩缝易损构件的使用状况,利用远程技术数据采集,经分析后做异常缝宽的检修预警,能够有效避免伸缩缝的结构性损坏。  相似文献   
863.
864.
中国高铁动车组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世界领先质的飞跃。然而,奇迹之后的中国高铁动车组应居安思危,正视自身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实现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铁动车组创新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其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高铁动车组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5.
康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3):161-163,170
随着城市轨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区间施工时面临的下穿工程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近距离下穿大直径输水、排水管线,不仅要保证施工时地铁区间和管线的安全,更要保证地铁运营后两者的安全。因此,盾构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分析至关重要。结合沈阳市地铁某出入线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地铁盾构掘进对大直径输水管线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经过对比分析后,验证了所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可靠的,为今后盾构区间下穿输水管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6.
为探索新时期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以河湟新区唐蕃大道、和顺路等道路改造提升为例,围绕“安全、绿色、智慧、人文、共享、集约”的设计理念,采用导向、技术、功能、边界等四种全新转变思维,有效统筹和整合城市道路网络、空间、物质等三类控制要素,通过一体化、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手段,着重从道路空间、景观风貌、城市家具、其他技术修复等四个方面展开设计,为今后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7.
为研究蜗壳截面形状对舰用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作为后续研究舰用离心泵噪声振动特性的理论依据,在蜗壳基圆、各断面面积、隔舌螺旋角、隔舌安放角和蜗壳出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蜗壳截面形状,分别设计A型、B型和C型蜗壳。对3种蜗壳型式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的外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流量工况的A型蜗壳离心泵效率略小,大流量工况的B型和C型蜗壳离心泵效率小。随着流量的增大,B型和C型蜗壳离心泵效率下降幅度较大。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压力场、速度场、湍动能和空化现象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流场特性在隔舌流道和蜗壳流道处均不相同,表明改变蜗壳截面形状主要影响叶轮靠近隔舌流道和蜗壳流道内的流场。  相似文献   
868.
多年来,城市道路设计以功能完善为主要目的,未脱离市政道路的工程属性范畴,无法从实质上改善城市品质。借鉴国内外街道理念,形成了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全要素设计法4种典型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并分别对4种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及阐述。这些方法对道路红线及建筑退界形成的立体空间界面范围内的多重功能活动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为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69.
介绍了一种一体式预制桩帽的特点及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桩帽结构、连接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便于一体式预制桩帽的安装,码头一般采用全直桩,可通过桩内混凝土灌心提高整体侧向刚度。桩帽的结构设计可参照现行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桩帽与钢桩采用承插灌浆连接,灌浆料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灌浆长度可按握裹力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对于轴力较大的情况,可在灌浆区域设置剪力键以增加黏结力。  相似文献   
870.
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异常电池精准定位和分类方法,帮助人们在电池维修或更换时能够迅速确定故障单体的位置和类型,从而实施准确的维修更换方法,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搭建电池仿真模型获取异常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数据;以电压数据为基础,训练用于异常电池分类的决策树算法,使用试验数据和云端实车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异常电池单体在电池组中的位置和异常类型。在不同验证数据上,该方法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8%以上,能够有效筛选出动力电池组中的异常电池。该结果说明了提出的决策树算法在动力电池异常分类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