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46篇 |
综合类 | 300篇 |
水路运输 | 313篇 |
铁路运输 | 147篇 |
综合运输 | 30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 从扩增稳定性、扩增效率以及可靠性等多方面评估实时定量PCR(RtPCR)反应小体积的可行性,同时确定适合小体积体系的模板量.方法 将实验分为10、15、20μL 3个体积组,每组分别采用0.1、0.2、0.3、0.4μL的大鼠cDNA为模板,进行大鼠β-actin mRNA的RtPCR扩增.通过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考察反应的稳定性,以梯度模板拟合标准曲线获得反应的扩增效率,其线性相关程度反映模板量是否合适.另外,构建大鼠降植烷诱导的关节炎(pristane-induced arthritis, PIA)模型,采用选定的反应体系,分别对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脾脏TNF-α mRNA进行扩增,通过TNF-α的相对表达趋势反映小体积扩增的可靠性.结果 在大鼠β-actin mRNA的RtPCR扩增中,10、15、20μL 3个体积组均能特异稳定地进行扩增,并保证高扩增效率.而且每个体积组中的模板梯度表现出很好的线性相关趋势.同时选用10μL和20μL反应体积、0.2μL模板对关节炎大鼠脾脏进行TNF-α mRNA扩增,结果一致表现出了预期的显著性上调.结论 实验证实10μL、15μL等小反应体积应用于RtPCR扩增中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0.1~0.4μL cDNA模板在3种体系的合适模板范围内.这种较小的PCR反应体积,不仅节省了试剂和实验材料,对一些来之不易的临床标本尤为重要,也利于高通量大规模的RtPCR检测的实现. 相似文献
262.
263.
264.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6)
随着更新型的免疫抑制剂的相继问世、手术和监护等技术的全面提高,肝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常规而有效的方法.我国临床肝移植的发展的特点为: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是最重要的适应证、超Milan标准的进展期肝癌占肝癌肝移植病例的多数、供体来源的不确定性.鉴于此,作者提出我国肝脏移植应在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有效控制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边缘供体使用和器官功能保护、肝移植的免疫学、合并特殊感染疾病的肝移植等方面应更注重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研究中药大黄素对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按100、10、1 μmol/L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建立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水平,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 冷缺血8 h再灌注6 h后,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24.12±0.51)、(26.35±1.34)、(39.12±1.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29±1.01(P<0.01).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6±0.41)%、(10.64±0.64)%、(11.90±0.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0±1.41)%(P<0.01).高、中浓度大黄素处理组上清液LDH含量分别为(179.67±18.57)u/L、(198.83±14.2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33±34.16)u/L(P<0.01).结论 大黄素可降低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66.
雷帕霉素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对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H_(22)肝细胞癌株,分别与RPM、CsA、FK506和5-Fu共同孵育48 h,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H_(22)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体内实验建立H_(22)肝细胞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同时完成C57BL/6→BALB/c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模型.给予RPM、CsA、FK506和5-Fu灌胃,观察皮片存活情况.获取实验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计算各组肿瘤体积,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剂量为0.01、0.1、1 mg/L的RPM对对数生长的H_(2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抑制H_(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较其他免疫抑制剂组显著减少(P<0.05).体内实验显示给予1.5 mg/(kg·d)和4.5 mg/(kg·d)的RPM与5 mg/(kg·d) FK506、20 mg/(kg·d) CsA的皮片存活时间相等,而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剂量RPM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血清中的VEGF含量(P<0.05),同时瘤组织内的MVD显著减少(P<0.05).结论 体外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RPM具有抗免疫排斥和抗肿瘤增殖的特点,可能在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67.
船舶适航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全评价理论、风险评估理论,通过专家调查方式确定^了影响船舶适航性的评价指标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采用判断矩阵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集合理论确定隶属函数,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对船舶适航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该评价模式为政府部门、航运公司、金融保险机构科学客观地评价船舶适航性提供了量化依据,便于其根据船舶适航性采取相应工作措施,节约管理成本.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68.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中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和FIB在SCIRI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Zivin法建立家兔SCIRI模型,动态监测兔SCIRI缺血前即刻(10 min)、缺血45 min(Ⅰ 45 min)、缺血再灌注后2 h(I/R 2 h)、缺血再灌注后6 h(I/R 6 h)、缺血再灌注后12 h(I/R 12 h)5个时间点D-二聚体和FIB在血浆中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D-二聚体和FIB在Sham组和I/R组逐渐升高,均在缺血再灌注后2 h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血浆D-二聚体于缺血再灌注后2 h和6 h时间点,I/R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IB于缺血再灌注后2 h、6 h和12 h时间点,I/R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FIB在SCIRI时显著增高,提示SCIRI与血液高凝和继发性纤溶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9.
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策略及网络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关键是要采取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模式。总结了阿姆斯特丹、巴黎以及香港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况,综合考虑深圳市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政策以及现状自行车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深圳自行车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是机动化交通的辅助性交通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与公交系统接驳以及休闲、健身等。分析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网络的合理规模,划分三种功能分区,并阐述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原则,以此制定自行车网络规划。最后,对自行车通道等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70.
J. A. Calvo V. Díaz J. L. San Román D. García-Pozuel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2008,9(4):467-472
In order to safely maintain a vehicle, it is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s that affect safety during Periodic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s (PMVIs). In a previous paper, a test method and validation criteria were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
to verify shock absorber status during PMVIs, as they are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that may wear out during a vehicle’s life.
In this paper, vari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s brakes resulting from shock absorber wearing have been analyzed,
in order to confirm whether the suggested criteria is valid for taking into account longitudinal forces and pitch movement
on the vehicle. A simulation-based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several configurations of a worn damper on a vehicle driving on
two virtual roads: smooth and undulating.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established as an acceptable
value to verify the shock absorber status in PMVIs is also valid considering the forces involved in a braking maneuv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