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45篇 |
免费 | 219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656篇 |
综合类 | 8810篇 |
水路运输 | 6502篇 |
铁路运输 | 4700篇 |
综合运输 | 8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1099篇 |
2021年 | 1443篇 |
2020年 | 972篇 |
2019年 | 612篇 |
2018年 | 521篇 |
2017年 | 591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1143篇 |
2014年 | 1425篇 |
2013年 | 1759篇 |
2012年 | 2138篇 |
2011年 | 2137篇 |
2010年 | 2237篇 |
2009年 | 2045篇 |
2008年 | 1926篇 |
2007年 | 2095篇 |
2006年 | 1755篇 |
2005年 | 1588篇 |
2004年 | 667篇 |
2003年 | 342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361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142.
143.
对于机型单一、货种繁多的货场来讲,发展一机多能、索具多样是提高装卸机械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门式起重机电动抓斗的机构组成及作业工况分析,介绍了在门式起重机上配装电动抓斗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及电路改造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量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铁路货运量预测中,为改善传统预测方法数据拟合度不高、外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货运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贝叶斯正则化方法以提高神经网络推广能力。实验比较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其拟合、预测结果优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修正指数回归模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5.
KZ4A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用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干线高速客运。文章介绍了该车的技术特征、总体布局、性能参数及主要部件特点。 相似文献
146.
147.
地铁列车空调机组功耗约占列车牵引动力的40%,合理有效提高列车空调机组能效比(COP)是降低地铁能耗的重要课题。提出了将椭圆管换热器应用于地铁列车空调的设想,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原设计采用圆管换热器的制冷系统与采用椭圆管换热器的制冷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将冷凝器和蒸发器都用椭圆管优化后,制冷系统COP提升了12.4%,制冷量提升了12.6%,可以选择小号的压缩机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对7 mm强化管蒸发器优化的制冷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强化管蒸发器的制冷系统性能也有改善,略次于采用椭圆管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因此,椭圆管换热器应用于地铁列车空调机组中,对制冷系统性能改善显著,对降低地铁列车能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针对高寒动车组冬季运行时转向架处存在冰雪堆积的问题,运用商用软件STAR-CCM+和拉格朗日颗粒模型,采用更为直观的风雪两相流技术对扰流设计后转向架区域冰雪附着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以壁面上的雪颗粒入射质量通量(IMF)来评价转向架区域的扰流板防冰雪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雪强、雪颗粒附着特性、车速、扰流板高度对转向架冰雪附着率均有影响;扰流效果比较好的2种方案是,1改进的流线型扰流板方案可使转向架冰雪附着速率降至无扰流板车型的54%,同时自身承受24%的附着量;2高200mm的扰流板可使转向架冰雪附着速率降至无扰流板车型的70%,同时自身承受9%的附着量。并且扰流板上的附着量不会结冰,会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流向地面。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可靠性理论和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特点,对动车组牵引系统的故障分布规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用可靠性理论识别系统故障分布规律的模型。提出对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样本极少的部件采用平均故障率描述,对故障规律不明显的部件采用经验分布函数方法,对多种故障模式相互作用部件采用理论分布估计,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部件寿命规律。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更好地检测和识别接触网图像,首先要降低图像中的噪声。目前,BM3D是针对高斯等多种噪声降噪性能较好的算法,但它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M3D的自适应去噪新方法(简称ABM3D)。该方法在假设噪声方差未知的前提下,无需人为设定滤波阈值,通过自适应估算较为准确的阈值,实现二维和三维DCT变换域的自适应滤波,得到基础估计图像,利用估算的阈值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噪声方差,实现联合维纳滤波得到最终估计图像,同时简化了参数设置,尤其是对降噪效果影响较大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即使在噪声强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利用其得到的降噪图像也能较好地保留边缘等细节信息,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