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95篇 |
免费 | 221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811篇 |
综合类 | 9021篇 |
水路运输 | 6714篇 |
铁路运输 | 4860篇 |
综合运输 | 9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1117篇 |
2021年 | 1475篇 |
2020年 | 993篇 |
2019年 | 617篇 |
2018年 | 527篇 |
2017年 | 616篇 |
2016年 | 587篇 |
2015年 | 1168篇 |
2014年 | 1471篇 |
2013年 | 1797篇 |
2012年 | 2191篇 |
2011年 | 2176篇 |
2010年 | 2296篇 |
2009年 | 2096篇 |
2008年 | 1972篇 |
2007年 | 2152篇 |
2006年 | 1811篇 |
2005年 | 1630篇 |
2004年 | 692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384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3座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4 706 km,运营线路161条,其中新增运营线路32条(段),新增运营里程874 km.统计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等情况,并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予以说明(本文中的统计数字没有包含由国家铁路部门管理的324 km市域快轨线路).给出2017年中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数量和里程排序.并对我国轨道交通总体发展情况做了简要分析.北京以22条线位居运营线路数量首位,上海以676 km位居运营总里程首位.预测到2018年底,运营总里程将接近6 000 km,运营城市数量达到36座. 相似文献
103.
元磨高速公路K336坍塌性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体构造格局和坡体裂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边坡各次变形迹象,研究了路堑边坡的破坏模式:沿顺向坡缓倾裂面滑动的坍塌性滑坡;并针对边坡变形的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4.
介绍轻型集装箱跨式运输车的主要技术参数、整车特点及主要部件,指出其新颖设计特点:操作灵活、机动性好、结构简单、自重轻、造价低,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和堆场之间的装卸和水平搬运作业。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为使公路工程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造尺寸检验评价适应工业化建造要求,应用三维模型重构技术检验评价了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提出了高精度、自动化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检验评价方法,包括三维模型重构、点云数据处理和检验评价体系3个环节;总结了基于三维摄影的点云模型重构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环节,研究了基于坐标转换和包围盒的无关点云自动剔除算法,并通过2个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效果;研究了点云整体配准和3类局部配准方法,针对不同形状的构件和不同位置的细部构造,结合工程需求进行对照;考虑工程需求并与配准方法对应,提出了基于彩色误差云图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构件尺寸检验评价的3种判异原则,包括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判异原则、误差极值判异原则、综合判异原则;综合分析彩色误差云图和误差分布,利用判异原则对箱型涵洞侧墙和管型涵洞侧墙实例的尺寸进行了检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种判异原则分别适合对预制构件进行整体宏观、局部单项和先整体后局部的检验评价;采用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建立的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点云模型,与实际构件相比其长度和宽度的误差均值约为1.5 mm,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可以替代人工测量;能够自动化剔除无关点云,并执行更为严格且符合工程需求的构件尺寸检验评价。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在进行工序分析的基础上,成功运用质量控制点对金塘大桥钢箱梁电弧喷涂长效防腐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并取得显著成效。为防腐涂装施工企业有效运用质量控制点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9.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对于工程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地质,并且对于膨胀土的识别和评定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在设计治理与施工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因此主要的处置方法就是化学改性法。 相似文献
110.
李寿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2):20-26,33
自由主义认为,正义源于契约,通过契约正义本身就得到了证明.这是对契约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误解.契约必然能导向形式正义,但并非必然能导向实质正义.依据价值基本原理,实质正义是正义实体与正义标准发生联系时的客观属性,与契约没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