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73篇 |
免费 | 219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646篇 |
综合类 | 8762篇 |
水路运输 | 6486篇 |
铁路运输 | 4702篇 |
综合运输 | 8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1099篇 |
2021年 | 1442篇 |
2020年 | 972篇 |
2019年 | 608篇 |
2018年 | 515篇 |
2017年 | 591篇 |
2016年 | 567篇 |
2015年 | 1141篇 |
2014年 | 1423篇 |
2013年 | 1748篇 |
2012年 | 2126篇 |
2011年 | 2125篇 |
2010年 | 2234篇 |
2009年 | 2030篇 |
2008年 | 1922篇 |
2007年 | 2089篇 |
2006年 | 1752篇 |
2005年 | 1587篇 |
2004年 | 669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360篇 |
2000年 | 308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32.
为了简化宽幅部分斜拉桥结构的空间分析计算,掌握横桥向活载的不同加载位置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某宽幅部分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分析方法,采用MIDAS/CIVIL-2012建立全桥空间及平面分析模型,通过改变活载在横桥向的布置位置及车道数,分析了三跨宽幅部分斜拉桥的中载布载和偏载布载对主梁弯矩、斜拉索索力的影响,得到了横桥向不同布载位置结构的活载偏载系数。研究表明:背景工程的主梁弯矩活载偏载系数在1.03~1.14之间,斜拉索索力活载偏载系数在1.05~1.25之间。 相似文献
233.
234.
在对现有高压共轨高速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阀自身的自升压方式,一方面把高速电磁阀关闭时本身储存的电能回收到储能电容中,另一方面在两缸工作间隙利用电磁阀线圈作为升压电路电感对储能电容进行能量补充,保证储能电容上的电压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电路在保证实现双电压快速驱动的同时,使驱动结束的能量得到有效回收,同时省去外接专用升压电路所需要的电感部件,减小了电源电路的体积和设计成本,并且电控单元印制线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易于保证。应用该方法对某高压共轨部件高速电磁阀进行试验,匹配出驱动参数,并进行稳定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35.
稀燃条件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颗粒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台GDI增压汽油机上,进行了稀燃发动机燃用M0,M10和M20(其中M0为汽油,M10为甲醇体积分数10%、汽油体积分数90%的混合燃料,以此类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了在稀燃条件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GDI发动机颗粒粒径分布特性、数量浓度特性和质量浓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稀燃条件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颗粒数量浓度峰值逐渐增大,颗粒数量浓度随粒径分布呈现出双峰分布;颗粒中的核态颗粒和积聚态颗粒的总数量都随甲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0的积聚态和核态颗粒数量浓度最大;颗粒粒径峰值都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并且核态颗粒粒径峰值主要集中在20.54~31.62nm,积聚态颗粒粒径峰值主要集中在56.23~100nm;颗粒质量浓度随甲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粒径分布在316~700nm的积聚态颗粒明显增多,积聚态颗粒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的范围明显增加,质量浓度也相应增加,而粒径分布在56.23~316nm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浓度却在降低。 相似文献
236.
英国职业教育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背景与进展,研究了英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状况,分析了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对合作项目下的汽修课程体系改革作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237.
238.
239.
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点,综述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指出了当前射频识别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40.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G蛋白rab10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DAI后rab10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随机分为1d、3d、7d组及对照组。采用Gless嗜银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DAI后神经轴索形态和凋亡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rab10的分布及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大脑皮层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结果嗜银染色显示DAI后1d神经轴索形态损伤最严重,3~7d时损伤逐渐减轻;TUNEL染色显示DAI后1d凋亡细胞数开始升高,3~7d时凋亡数量更高,呈迟发性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DAI后1d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显著增加,3d后稍降低,7d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提示正常神经元内几乎不表达rab10,DAI后神经元内rab10表达在1~3d较高,7d时较前降低。结论大鼠DAI后大脑皮层rab10表达水平先增加,随后降低;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可能与DAI后神经轴索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