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3篇
  免费   467篇
公路运输   2362篇
综合类   2392篇
水路运输   2126篇
铁路运输   1347篇
综合运输   3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331.
Travel to and from school can hav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school travel mode choice behavior is essential to find policy-oriented approaches to optimizing school travel mode share.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par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chool travel mode choice behavior and the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Multiple Causes (MIMIC) model has been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on mode choice behavior.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used a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behavioral theory to organize the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investigate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ETPB) to delve in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caused by the effects of adults’ cognition and behavioral habits 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relationship paradigm.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vel mode choice behavior for students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We established the MIMIC model that accommodates latent variables from ETPB. We found that not all the psychological latent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chool travel mode choice behavior, but habit can play an essential role.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mand policies for school travel.  相似文献   
332.
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稳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鹏  罗旋 《船电技术》2018,(8):22-26
本文对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进行稳态分析。首先,根据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基本特点,选定直流分层前推回代法作为基本方法加以改进;同时,提出了适用于该方法的支路计算等效模型,并将上述思想进行程序实现。通过算例分析结果可知,论文所提出的基于直流分层前推回代法的潮流计算方法,能够适用于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333.
李新国  王安华  卢昭 《水运工程》2017,(10):130-134
针对在拉美和非洲地区部分码头建设中,存在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常规打桩船作业和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一般桩基码头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采用桩顶施工行走平台方法施工,利用桩基自身作为支撑结构,大量采用叠合式上部结构,实现将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的创新,形成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规避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强震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34.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不同阶段的地形分析,定量分析不同工程阶段影响下北槽丁坝群坝田冲淤厚度以及地形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程阶段,北槽南北侧坝田冲淤差异受工程进度影响,总体呈逐年淤积趋势,南北侧坝田呈"洪季多淤、枯季少淤积"的状态,北侧坝田淤积厚度大于南侧。北槽主槽与坝田地形变化在2010年之前变化较大,2010年之后,主槽基本趋于稳定,变化较缓,坝田则持续淤积。  相似文献   
335.
码头前沿水域的横流过大容易导致船舶撞击码头或系船缆绳断裂,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码头前沿水域的流场状况对码头轴线合理选取和船舶的安全靠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桩群概化方法,采用Mike21软件中的三角形网格水动力模块(FM模块)对曹妃甸矿石一期、矿石三期高桩码头附近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流速、流向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了模型中的桩群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相邻高桩码头桩群阻力对周边海域的影响,并对码头前横流进行计算和分析。此方法实施简单、计算效率高,对大范围海域影响研究结果合理,对高桩码头前沿水域有关流速、流向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对码头轴线合理选取和船舶安全靠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36.
通过分析叠层母排设计的基本原理,对大功率脉冲电能变换器功率模块叠层母排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论文依据母排结构对杂散电感的影响,明确了叠层母排设计和优化的原则,并运用到大功率脉冲电能变换器的叠层母排设计中。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分析,验证了母排设计原则的可行性及大功率脉冲电能变换器叠层母排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7.
本文介绍了电力推进船舶谐波,阐明了谐波产生的原因和谐波的危害,分析总结了抑制船舶谐波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38.
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锌氧化银一次电池注液激活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在三种不同特性的点火器匹配注液激活系统条件下,模拟计算各个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开启时间以及开启的顺序。分析计算得出各个阀门开启的时间,能够很好的指导注液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39.
文章以吉隆坡新捷运工程地下北段A标工程为例,基于Horn的三维楔形体破坏理论,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推导出了在土压及全水头压力作用下满舱土、半舱土、无土三种状态下土舱压力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土舱压力的因素主要有水位高度、覆土厚度、粘聚力、覆土及掌子面处的内摩擦角,并对这五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运用该方法计算的土舱压力进行掘进并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地表沉降均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40.
文章针对高速铁路交叉隧道的分类和组合型式进行划分,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并通过广泛的相关文献调研,总结了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在列车振动、空气动力效应以及地震震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考虑隧道结构、地层参数以及邻近交叉隧道的结构特征,建立高速列车-轨道-交叉隧道为一体的三维精细化分析模型,并用其开展定量安全评价;(2)开展车隧气动结构效应研究,提出保障隧道结构安全的工程措施,进而建立考虑列车气动荷载与其他动力荷载叠加作用下交叉隧道的安全性评估方法;(3)进行全方位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揭示交叉隧道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提出相适应的抗震设计方法;(4)引入混凝土和岩石动力损伤本构关系,建立能考虑材料动态损伤的计算模型,以对结构在长期反复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累积损伤效应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