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1134篇
综合类   1244篇
水路运输   1100篇
铁路运输   766篇
综合运输   1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目前,学者在智能网联交通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技术进展综述和微观某一特定问题分析,但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的数学分析尚有欠缺.首先,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分为三层,分析智能网联交通中各子系统间的动态影响作用关系,以及子系统状态波动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影响,提出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稳定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模型的协同联动思想,提出基于车速推荐思想的智能网联交叉口人、车、路、管控协同联动流程;最后,通过仿真模拟T型交叉口的人、车通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适应并说明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在协同联动作用下提高交通流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为解决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时开挖面应力释放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一种既有的体积损失率迭代求解应力释放率的方法,依托广州地铁21号线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掌子面不同软硬岩比例、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应力释放率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在盾构隧道掘进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分界面的过程中,围岩的初次应力释放率范围基本保持在24%~36%,且随掌子面硬岩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 2)相对于围岩条件而言,埋深对应力释放率的影响更小。此外,在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全过程模拟中,根据围岩变化情况随不同开挖步动态调整应力释放率这一做法较全程取一固定应力释放率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3.
在成都市实施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下,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是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推动城市组织重构、动力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经验,总结站点综合开发的理念及先进做法.结合成都实际情况,提出成都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试制的主要原材料、主要设备及仪器、试制流程及测试标准。详细阐述了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氧指数、燃烧性能、机械性能、低密度等性能。分析了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及生产工艺对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酚醛树脂产品的性能较为优良:热压时间控制在1.1~1.4 h时,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良好;热压温度为80~100℃时,可以得到表面质量细腻均匀的复合材料;适当调整生产工艺,可以提高酚醛树脂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5.
采用整车热工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冷季各因素对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能耗影响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冷季,车体K值及车门开关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小,车外环境温湿度、载客量、新风量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大,车外有太阳辐射时空调系统的能耗明显大于车外无太阳辐射时.在不考虑车体气密性的前提下,运行速度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6.
何艳  邓磊  谢艳丁  喻莉 《船电技术》2016,36(10):43-45
采用可工作于433 MHz频段的无线射频收发模块n RF9E5,通过内嵌80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现多通道、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并在近距离范围内验证了所设计的无线通讯模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7.
源SGSN域名解析数据是GSM-R网络编号方案数据中重要的需跨局制作的一类数据。由RAI编码构造生成,在跨SGSN路由区更新时,存储于DNS中,以解析源SGSN的IP地址。全路400多条G网线路,错综复杂的基站引用关系,导致数据复杂多样。针对该情况,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算法,研究源SGSN解析数据的智能生成方案,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从而有效保障GSM-R分组域应用业务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砾砂土地层掘进过程中,土体塑流性差、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和开挖面平衡不易保持等问题,通过自制泡沫发生器发泡,对砾砂土地层的泡沫改良技术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气液比、含水率和泡沫掺量对塑流性的影响和改良前后土样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泡沫发生器气液比在30∶1~55∶1、含水率为5%~12.5%、泡沫掺量为20%~40%时,土体具有较好的塑流性,泡沫的"轴承效应"和泡沫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与水、砾砂土颗粒形成的氢键是塑流性提高的根本原因;使用泡沫剂改良砾砂土后,渗透系数大幅降低,掺泡沫后在280 min内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较小,能达到10~(-5)cm/s,泡沫剂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联结和液桥力是土样具有堵水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The vehicle–track coupled system has a random nature in the time–space domain.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utational model to analyse the temporal–spatial stochastic vibrations of vehicle–track systems, where the vehicle–track system is divided into a vehicle subsystem, track subsystem, and interfacial subsystem between the wheel and rail. In this model, the time-varying randomicity of dynamical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system, correlation, and randomness of the track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 the time–space joint dimensions, and randomness of the track random irregularities are considered. A probability dimension-redu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randomly combine different random variables. Furthermore,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solve the delivery problem of probabilities between excitation inputs and response outputs. The temporal–spatial stochastic vibrations of the vehicle–track system with different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studied, in which we assumed that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beye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tochastic simulation method of the track random irregularities is probed in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this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measured results and physical conceptions. Thus, the temporal–spatial stochastic evolutionary mechanism can be explored, and the limits of dynamic indices can be formulated by using this developed model.  相似文献   
70.
为稳定控制超高压共轨系统中的共轨腔压力并缩短轨压控制算法的开发周期,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轨压控制仿真模型,采取前馈+PID控制算法设计了轨压控制策略,并针对轨压控制中的瞬态和稳态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在试验台架上开展了轨压跟随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定的前馈+PID控制算法能使轨压稳定在目标轨压附近,上下波动小于3 MPa,且轨压突变时瞬态响应时间小于0.5s,控制结果能够满足超高压共轨系统对精度和速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