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309篇
综合类   195篇
水路运输   207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介绍一种改进型变频通风自动控制逻辑,适用于大型商船复杂机舱通风系统.在普遍应用的基于排风温度信号和机舱内压力信号进行变频风机控制的基础上,补充若干个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mitter,TT),用以对发电机室、净油机室等重点舱室温度进行监控并给予重点关注.简化变频风机的运行控制逻辑,在兼顾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892.
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主跨 2×800mA 型混凝土中塔钢桁梁悬索桥, 为世界上首次采用。 为了使其设计安全合理、 造价经济、 结构耐久, 需要对不同结构体系进行深入比选研究。 通过研究对比四跨吊和两跨吊 2 种方案, 择优选择了三塔四跨悬吊方案; 通过对加劲梁 7 种不同约束体系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计算, 确定了加劲梁的合理约束体系方案: 首先加劲梁采用四跨连续体系, 在中塔下横梁之间设置纵向系梁, 其上设置单排竖向支座, 边塔处类同; 其次加劲梁纵向采用全飘体系, 仅在边塔的横梁上设有纵向液压阻尼装置; 最后在边塔柱及中塔柱侧壁钢桁梁上、 下弦处同时设置横向抗风支座。  相似文献   
893.
北京东坝车辆段位于东坝西区北边界,车辆段采用地面形式布置,二层为上盖综合开发,车辆段北侧紧邻规划快速路。根据交通分析区域内约70%机动车对外交通需通过车辆段上盖道路进入北侧快速路系统,其中约45%为上盖开发内部产生,上盖道路则兼顾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双重功能。因此,上盖道路与快速路系统的高效衔接为研究重点。结合主要交通需求和周边规划路网布局分析后,明确了上盖道路的交通功能。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多种上盖路与快速路系统的衔接方式,并利用交通仿真分析进行比较。最终推荐方案可同时满足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与快速路衔接的交通组织特点,可最大限度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94.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及控制电流逆模型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正弦及余弦型魔术公式,基于骨架曲线与滞回分离的建模方法,建立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动态阻尼力模型;采用基于Sobol序列的差分-禁忌混合优化算法对阻尼力模型进行参数识别,构建包含激励特性及控制电流参数的通用数学模型;在试验测试及正向模型基础上,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建立阻尼器控制电流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正逆模型均能够有效表征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行为及滞回特性;改进魔术公式模型在不同激励特性及电流工况下的平均百分比误差在3.4%附近变化;逆向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控制电流误差均方根值为0.086 9~0.1171 A;经过控制电流逆模型与阻尼器正向模型串联模型计算的预测阻尼力误差均方根值为阻尼器最大阻尼力的5.6%;通过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器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用性,能够改善座椅悬架系统振动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895.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营造既满足交通需求又赏心悦目,同时具有个性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该文从现状分析人手,对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了重点阐述,指出现状分析是营造个性化景观道路的重要途径,并就现状分析的基本内容及设计思路(包括道路等级、功能;道路两侧用地性质;重要节点;城市树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