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44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119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1.
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是结构动力分析和抗震分析的重要参数。该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动荷载试验分析来获得梁拱组合桥的计算和实测自振特性,并测得了桥梁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并对实桥测试结果和计算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该桥在动力荷载下的实际工作状态,以此判断该桥整体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412.
旋喷桩在加固隧道填充性岩溶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旋喷桩加固隧道填充性岩溶软基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其加固深度、复合地基强度计算、室内试验与现场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13.
张英  吕森鹏 《路基工程》2009,(4):128-130
以沪蓉西高速公路分岔隧道大拱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隧道的三维模型,分析岩体取不同参数时隧道围岩应力和位移的敏感性,研究成果对类似大跨公路隧道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14.
桩-土摩阻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桩基研究的深入,桩-土摩阻力研究从不考虑桩周土体作用到考虑桩-土位移协调,到考虑桩-土相对位移和摩阻力,再到目前考虑成桩后休止期的影响,并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15.
介绍了澳大利亚智能交通系统,特别对悉尼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道路动态控制系统(RDCS)、公共信息服务等系统的特点、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416.
本文介绍了公交运行时间的预测方法,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并对各种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平均法的相对误差较指数平滑法小。  相似文献   
417.
为加强对尾矿坝的科学管理,可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尾矿坝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说明,有限元法用于尾矿坝的稳定性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18.
针对软基低路堤涵洞模型进行室内离心机试验,介绍了涵洞模型制作的过程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涵洞模型设计采用了必要的简化手段和替代材料,模型桩基设计采用了等复合模量的换算方法,同时考虑了道路面层与行车荷载的相关换算模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软基低路堤路段,涵洞设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可以减小绝对沉降,但却增加了路面纵向差异沉降;从减少跳车现象、增加行车舒适性考虑,在软基低路堤路段涵洞设计时建议以控制不均匀沉降为主,以控制绝对沉降为辅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19.
“一路一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公交布线新思路,目前还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为了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以佛山南海中心城区桂城为研究对象,运用仿真软件TransCAD建立起公交仿真系统。在对仿真对象公交线网现状进行仿真校验的基础上,再采用“一路一线”的公交布线方法重新设计其公交线网.进行仿真。为了评价“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仿真效果,从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两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分别对现状公交线网和采用“一路一线”方法布设的公交线网仿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该项研究对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尤其是新兴城市公交线网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0.
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由于存在高度非线性,外部扰动,多变量等因素而难以控制的现状,提出一种利用模糊控制器的解析表达式实时调节PID控制器各参数的新型模糊PID控制算法。闭环系统中的模糊模型在发挥控制作用的同时,作为调节器实现了对PID控制器各参数的在线自适应调节,并且给出了具体控制算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这一新型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鲁棒性强等优良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