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6篇 |
免费 | 40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81篇 |
综合类 | 1731篇 |
水路运输 | 1161篇 |
铁路运输 | 839篇 |
综合运输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275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343篇 |
2012年 | 424篇 |
2011年 | 396篇 |
2010年 | 434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370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基于GIS和SCADA技术的油气储运生产调度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机、通信网络和SCADA系统实时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功能对整个油气储运生产运行过程的主要参数、管道信息、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调度和自动化控制,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并以GIS为基础,整合管线和设备周围的地理信息、管线和设备本身的空间信息及其图形信息、维护信息、监控信息等信息于一体,将管线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借助地理空间实时地提供给使用者,同时结合SCADA系统,采集生产实时数据和对各种生产工况进行自动控制,并根据经济、技术指标和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控制反馈,完成对油气储运生产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保障油气储运生产经济、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3.
74.
75.
腐蚀是造成油气管道失效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腐蚀严重区域,由于同时存在单点腐蚀和双点腐蚀,管道面临着更大的失效和破坏风险。若仍按单点腐蚀预测该区域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行可靠性分析,会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文中应用Monte Carlo法,分别计算单点腐蚀和双点腐蚀的失效概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双点腐蚀的相互作用,管道的失效概率明显增加,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减小;随着双点腐蚀蚀坑间距的不断增加,其失效概率不断降低,最终趋于单点腐蚀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探究旋转速度在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中对颅脑组织响应影响,对46例真实交通事故进行了运动学重建获得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线性、旋转速度分布特征,并依此建立了头部与风挡、发动机罩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头部旋转速度在不同线性速度和碰撞位置下对颅脑应力应变响应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行人头部与风挡碰撞中,当线性速度小于40 k... 相似文献
78.
借助某下穿铁路项目中雨水泵站的设计,比较了明挖式地下池体和沉井式地下池体的差异。首先从结构受力上入手,分析池体在不同形式下的受力情况。然后从明挖和沉井两种形式的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可为今后雨水泵站地下池体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不同类型温拌剂对于沥青性能的影响,选择常用降黏型温拌剂Sasobit和发泡型温拌剂Asphamin分别加入到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黏度试验,研究对比这两类温拌剂对沥青感温性能、高低温性能及黏滞性的影响。由等黏温度定理,推算出部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以此对比分析其降温效果。结果表明:两类温拌剂均能显著提高沥青高温性能,掺入4%Sasobit和4%Aspha-min能使沥青软化点分别增长48%和31%,均可有效降低沥青的高温黏度和压实温度(降温范围在18~24℃之间)。同时,也能提升沥青的低温黏度(95℃下分别提升278%和14.7%),提高沥青路面抗流动变形的能力。但两种温拌剂对沥青低温性能呈不利影响,且这种不利影响与掺量呈正相关,因此应合理控制温拌剂掺量。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榆林地区风积沙的工程技术分类,依托陕西省榆林市境内穿越风积沙地区的国道210陕蒙段和省道204榆靖段的改扩建工程,采集沿线风积沙样,对沙样进行了筛分、含泥量、液塑限等试验,分析了筛分试验结果和级配指标,确定了风积沙分类的划分依据,对榆林地区风积沙进行了工程分类,并通过击实和强度试验,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风积沙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075mm~0.3mm之间,陕蒙段风积沙的砂粒含量整体大于榆靖段;沙样区分应采用方孔筛颗粒分析,确定0.15mm为风积沙分类的关键筛孔;依据0.15mm筛孔通过率,将该地区风积沙划分为3类,即A类(通过率小于30%)、B类(通过率在30%~60%之间)和C类(通过率大于60%);建立细度模数和0.15mm筛孔通过率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0.15mm筛孔通过率作为分类指标的合理性;水泥稳定3种风积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别,验证了文中风积沙分类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