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78篇
公路运输   323篇
综合类   387篇
水路运输   280篇
铁路运输   150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1.
良好的就业可达性有助于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关键问题。既有可达性研究对于出行成本的考虑多局限于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未充分考虑出行费用并研究其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地图和工商数据平台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实时路径规划数据,获取细粒度的就业和出行成本信息,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算法,提出考虑出行费用的就业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两种出行方式的就业可达性并评估出行费用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针对北京的案例研究表明:考虑出行费用后,小汽车平均出行成本由仅为公共交通54%变化至高于公共交通6%。就业可达性对出行费用敏感,仅考虑出行时间无法完全体现就业选择与出行成本之间复杂的互动机制。出行费用的影响体现在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可达性平均降低7.3%和4.8%;若不考虑出行费用,五环至六环地铁沿线街道的就业可达性会被低估。出行成本对可达性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阈值越高,影响越小。本文有助于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形成就业可达性引领的职住平衡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712.
近年来,重庆市逐步建成了沿江化工产业带,内河航道运输成为重庆市危化品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升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安全,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的种类,阐述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指出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运输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的处置技术,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应急处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13.
王海英  毛明磊  何佳 《隧道建设》2022,42(4):621-629
为解决隧道内部照明过度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亮度折减系数K优化的隧道照明模糊PID控制算法。首先,利用Matlab软件对《公路隧道照明细则》中提出的亮度折减系数K采用线性拟合法进行优化计算,分别得到大车流量和小车流量基于实时车速的K值;接着,利用线性内插取值法计算实时车流量下K的优化取值,得到隧道内部各段实时车流量和车速下的按需照明亮度值;然后,将按需照明亮度偏差值及偏差值变化率作为输入变量,设计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对灯具进行调光控制,以实现隧道按需照明节能控制模式;最后,通过模拟仿真试验和现场试验证明: 基于亮度折减系数K优化后的隧道内部照明在满足照明需求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的基于细则设定照明亮度值的控制模式,可使隧道照明耗电量降低约21.2%。  相似文献   
714.
设计了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讨论交流将"问题"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内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内燃机学"课程为例,探讨该模式的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实践效果,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型和挑战度。  相似文献   
715.
人类是科技的发明者,也被科技发展深刻影响.本文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人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历史关系,解读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业及其发展方式、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科技正以越来越显著、程度越来越强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客货运输的效率及服务水平.同时,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了滚雪球的效果.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需要更多地关注长期战略与长期规划,以避免短期策略带来的重复投资与可能的浪费.未来大数据、物联网、共享技术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效益与效率的改变,还将涉及大量与传统观念甚至社会伦理不同的变革,这些变革值得从社会治理角度去重视与研究.研究认为:“十四五”至2035年,在全面认识未来变革导致的需求下降等风险基础上,首先,应从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其次,应尽快研究规范科技带动下交通运输新兴产品的管理;第三,借助科技发展的推动,提高既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效能,研究部分基础设施提供延伸服务的方法;最后,研究交通运输行业供需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 这些变革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工作者与决策者都是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16.
毛冬麟  邹雁龙  丁天颖 《船舶工程》2020,42(S1):147-151
供电联锁装置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该装置的可靠性对长期保证供电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提高供电系统的生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300软冗余系统的供电联锁装置的软、硬件构成以及实现办法。通过对软冗余系统工作原理的认识,分析主备系统数据同步时间及故障切换时间。文章还采用马尔科夫方法对冗余系统的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得出软冗余技术对供电联锁装置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717.
为抑制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本文提出一种安装旋转翼的方案.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分析常规海洋立管和安装有旋转翼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特性.对旋转翼的相关参数进行定义;建立立管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并采用Newmark-β法数值求解振动方程;编写CFD数值计算的UDF,并结合动网格技术模拟求解立管的涡激振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旋转翼旋转角速度的增加,立管的振幅比逐渐减小,最后基本不变,抑制振动效果十分明显;当旋转角速度ω=3.0 rad/s时,旋转翼的控制效果最优,振幅比从0.98下降到0.008,振幅比降低99.2%;旋转翼的旋转运动会破坏海洋立管脱落的尾流漩涡,从而破坏海洋立管的周期性振动.  相似文献   
718.
文章以八尺江大桥主桥施工时采用的缆索吊装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模型,对该系统在自重和吊装重量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该缆索吊装系统满足设计吊重的要求,同时详细阐述了该类结构验算的控制因素及各工况的考虑方式,可为同类结构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9.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理论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专业系统工程。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这一专业术语至今,在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过程 中,形成了交通运输专业系统工程的特色。本文在回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 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演化过程;结合影响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 与重大活动,梳理提炼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不同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 展理论进展与工程实践成就。考虑到过去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已有了较大变化, 本文提出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要点,展望了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中面临的 难题。研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应结合新时期交 通运输需求的时空特性与交通供给模式的演变,重点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服务效能提升理论与方 法,攻克碳中和目标下的运输供给技术与管理机制建设难题,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与政策 领域内日益复杂的问题,从学术、理论及应用上提升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20.
氢能是未来能源系统清洁转型的重要二次能源。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既 有的氢能研发总体战略及其实施情况;结合氢能源的优势和未来全球碳减排的任务,分析了氢能 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情况;从技术角度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的 氢能技术推广策略,指出我国氢能研发技术的国际差距。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铁路、 公路、水运和民航等运输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在氢能既有特性参数基础上,测算了氢能在道路、铁 路等不同领域应用的碳减排效果。结果发现:氢能替代公路货运10%,可减碳7000万t;1000万t 氢用于替代道路货运可获得近1亿t的碳减排量。本文研究提出了氢能研发与应用策略,建立可 再生能源与氢能综合互补调节机制,如近期利用西部地区可再生发电的弃电降低电解水制氢成 本,利用灰氢替代燃油,中远期推广扩大氢燃料电池市场等。本文还研究了交通运输业适合氢能 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表明:2060年氢能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如能达到4000万t,可望实现交通运 输业减碳约4亿t。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将氢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到大功率、长 距离以及冬季低温地区客货运输领域,与既有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一道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的对策 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