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91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61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求解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推导了复合模量在弹性及塑性状态下的解析解。该解在土为弹性状态时与目前工程常用的面积加权法结果一致 ,在土进入塑性状态时 ,与荷载及土的前后刚度比等因素有关。该方法为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
93.
我国LNG海运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供需状况、价格和各地LNG项目的基础上,对我国的LNG海运市场进行展望,得出未来10年我国LNG运输市场大发展的结论,并且指出市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4.
高职院校提高精品课建设成效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质量改革工程。文中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就如何提高精品课建设成效,提供了一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95.
用耐腐蚀性纤维聚合物材料FRP筋替代钢筋为遭受钢筋锈蚀问题严重的桥梁等基础设施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对照钢筋和FRP筋的性能差异,在分析了已有的FRP加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性设计指标基础上,依据FRP加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限制要求,提出了适合FRP加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指标,为FRP加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抗压强度,是交通、建设行业标准认可的检测方法之一,操作简易,应用广泛.广东肇庆市多年的实践表明,本地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如果套用部颁规程的统一测强曲线进行换算,有时候容易产生误判,如碳化深度偏大时,结果直接影响对质量的评价,因此,研究本地区回弹检测法的回弹值与抗压强度关系,建立符合本地工程实际的测强曲线,准确推算抗压强度很有必要,意义重大,经立项申请,该研究列入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已通过验收鉴定.  相似文献   
97.
某弹性安装的柴油发电机组运转时受到了冲击作用,测试了其加速度响应。实测信号是自身运转振动和冲击响应的综合。采用小波分解重构和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分离冲击响应,结果表明冲击信号主要由2部分构成:(1)低频衰减正弦信号,是由底座冲击经过隔振器后传递到柴油机的响应;(2)频率成分复杂的信号,是限位器造成的冲击。计算了限位器冲击信号的冲击响应谱。  相似文献   
98.
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不同的滑动面情况、荷栽传递、滑坡的岩土体性质以及滑坡的外形特征都会影响荷载的传递方式和边坡的稳定性。针对规范推荐的传递系数法,在考虑荷载推移方式的条件下,时显式和隐式做出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具体边坡,使荷载的传递更加符合实际,使下滑力的计算更准确,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传递系数法中剩余下滑力计算在考虑传力方式时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9.
清远二线船闸平面尺度较大,且采用槛梁结合形式的新型消能工,为了解船闸充泄水水力特性、停泊条件和双线船闸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确保船闸安全高效地运行,开展了水力学原型观测及实船试验,对清远二线船闸水力特性等运行参数进行详细观测,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运行方式下,闸、阀门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但由于一、二线船闸于同岸并列布置,二线船闸建成后导致一线船闸边界条件发生改变,一线船闸上游靠船墩距离二线船闸进水口较近,二线船闸灌水时,对一线船闸靠船段水流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一、二线船闸的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分析中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凸显的问题,阐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而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