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6篇 |
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91篇 |
综合类 | 729篇 |
水路运输 | 609篇 |
铁路运输 | 432篇 |
综合运输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202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膨胀土地区路基水损害作用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我国膨胀土地区水损害机理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对膨胀土路基水损害需采取排水、支挡、生物工程、避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2.
砂浆锚杆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砂浆锚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砂浆锚杆的力学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包含锚杆、砂浆以及接触面的新型复合锚杆单元,该单元不仅能反映锚杆的轴向受力作用,还能反映锚杆的抗弯以及锚杆与岩体接触面的剪切滑移效应,并利用有限元基本理论,推导了新型复合锚杆单元刚度矩阵及相关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模型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4.
济南市交通局技工学校的一辆1999年产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电喷轿车,因突然无法起动需救援抢修。该车已行驶2万余km,此前未出现任何故障。根据驾驶员的描述,该车在早上发车时曾出现起动困难现象,但起动后,车辆运转正常。驾驶员驾驶车辆正常行驶10余km后,因事停车休息,再起动车辆时突然出现无法起动故障。为迅速排除故障,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决定立即进行就车检查。 相似文献
55.
利用2013年~2015年云南省15条主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2016年高速公路气象敏感度调查数据,研究了云南省高速公路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特征、灾害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普洱、文山和昭通北部等地区,从区域分布看,曲靖的隐患点数量最多为16个,从路段看,G56杭瑞高速隐患点数量最多为30个;(2)路面结冰、大雾、强降雨和团雾是影响云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总数的94.4%,道路结冰是造成交通部门封路的主要气象灾害,占云南3年总封路次数的58.1%;(3)云南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干湿分明的季节变化和相应的天气系统造成的;(4)制定了云南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并提出行车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砾砂土地层掘进过程中,土体塑流性差、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和开挖面平衡不易保持等问题,通过自制泡沫发生器发泡,对砾砂土地层的泡沫改良技术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气液比、含水率和泡沫掺量对塑流性的影响和改良前后土样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泡沫发生器气液比在30∶1~55∶1、含水率为5%~12.5%、泡沫掺量为20%~40%时,土体具有较好的塑流性,泡沫的"轴承效应"和泡沫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与水、砾砂土颗粒形成的氢键是塑流性提高的根本原因;使用泡沫剂改良砾砂土后,渗透系数大幅降低,掺泡沫后在280 min内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较小,能达到10~(-5)cm/s,泡沫剂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联结和液桥力是土样具有堵水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58.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 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 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 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