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4篇
  免费   263篇
公路运输   1037篇
综合类   1052篇
水路运输   1079篇
铁路运输   737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This study elaborates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external effects, in particular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and noise.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framework is used to compute and internalize user-specific external congestion effects and noise exposures. The resulting user equilibrium corresponds to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system optimum. For traffic congestion and noise,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is compared with multip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The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real-world case study of the Greater Berlin area. The results reveal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gestion and noise. Nevertheless, the multip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yields a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congestion and noise. During peak times, congestion is the more relevant external effect, whereas, during the evening, night and morning, noise is the more relevant externality. Thus, a key element for policy making is to follow a dynamic approach, i.e. to temporally change the incentives. During off-peak times, noise should be reduced by concentrating traffic flows along main roads, i.e. inner-city motorways. In contrast, during peak times, congestion is reduced by shifting transport users from the inner-city motorway to smaller roads which, however, may have an effect on other externalities.  相似文献   
122.
丁琦  谢军  应铭 《水运工程》2018,(1):106-111
开敞淤泥质海岸深水航道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航道的基建及维护费用,是航道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以连云港港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连云港海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波要素成果,研究中浪、大浪对徐圩10万吨级航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边坡实测地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波浪动力的角度来看,徐圩10万吨级航道设计边坡的坡度取值是合理的,本海域的波浪动力不会对航道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3.
针对波浪穿过梯形潜堤时的波浪形态沿程变化问题,以梯形潜堤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水槽试验,研究梯形潜堤上规则波的传播特征。以比波高为参数分析不同波浪要素(波高、周期和水深等)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入射波高越大、波浪周期越小、堤顶淹没水深越小时,波高在潜堤上方衰减越明显。在有足够水深,且波高较小时,波浪对潜堤均有良好的穿透性;波高较大时,波浪在潜堤上部发生破碎,波浪穿过潜堤后波高衰减,此时潜堤的消波作用明显;在波浪不发生破碎情况下,较长周期波浪在潜堤顶部比波高增大,且出现双峰值。  相似文献   
124.
以渤海湾某油田为例,针对海油陆采一体化技术所需平台的功能要求,基于我国水运工程规范体系及现状技术水平,提出一种适用于油田开采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平台结构方案,并对平台的结构设计理念、规范适应性研究、设计方案、施工船机配置、平台弃置等进行研究,可为类似海上大型平台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5.
LNG-FSRU采用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定位于特定海域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进行作业,其运动非常复杂,必须进行水动力性能研究.本文针对35万立方米超大型LNG-FSRU,采用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定位方式,开展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水动力模型试验研究.软刚臂系泊系统软中各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及Yoke重量相似是模型试验的关键,试验对该系泊系统的相似性进行了模拟,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软刚臂系泊系统刚度曲线呈现非线性,试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试验中对于软刚臂系泊系统的模拟是合理的,反映了LNG-FSRU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6.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后阐述了公路工程在路线设计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最后列举了提升公路设计线路与环境环保的举措,希望降低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保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以某集装箱船的货舱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船舶舱室的通风系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拉格朗日粒子示踪的方法描述舱室中的气体流动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3种不同的通风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研究送风管上开孔朝向和数目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确定对通风最有利的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应用CFD技术进行通风系统分析,可以很好地从流场的分布特性以及空气粒子的运动追踪等方面来评估设计方案的优劣,为通风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8.
本文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给出包含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全过程的载人深潜器耐压球壳疲劳寿命预报方法,分别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和能计及负应力比效应的裂纹扩展单一曲线模型预报了耐压球壳的工艺疲劳寿命和使用疲劳寿命,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对球壳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拉伸残余应力的影响将导致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偏于危险;耐压球壳整体受压时,拉伸残余应力使得球壳局部区域承受拉-压循环载荷,计算使用疲劳寿命过程中须考虑其影响;降低拉伸残余应力可有效提高耐压球壳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铁锦(铁岭-葫芦岛)原油管道投产后的运行数据及关键参数的跟踪与分析,不断调整、优化运行方案。在确保管线运行平稳安全的前提下,对管线总传热系数、管线热力配置、清蜡周期、调节阀开度进行了优化。2016年铁锦线燃料油单耗较2015年同期铁秦线下降50.31 kg/(10~4t·km);电单耗下降21.8 k W·h/(10~4t·km)。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可以看出,优化后管道运行效率提升明显,能耗指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0.
网电一体战在现代海上作战中的作战目标无疑是破坏和控制敌方的信息基础和战略命脉,摧毁和瘫痪敌方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而研究敌方的信息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首先要研究在现代海上作战中的大背景下,整个战场环境的特点和趋势,以便清楚地认识网电一体战的规律和特征,为信息作战的准备与实施找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