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篇
  免费   255篇
公路运输   1033篇
综合类   1151篇
水路运输   851篇
铁路运输   657篇
综合运输   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基于DSP的声成像实验系统,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如何利用该系统实现声成像。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宽带声成像实验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声成像研究和验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海上桥梁移动模架施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介绍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构造、施工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海上从拼装到拆除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机车电气系统检测仪的使用情况,指出了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检测经验,提出检测仪中门限值的修正,依据电路在机车中的重要性来改进检测方法,有效地提高电气系统检测的准确性,保证机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4.
为使公路工程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造尺寸检验评价适应工业化建造要求,应用三维模型重构技术检验评价了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提出了高精度、自动化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检验评价方法,包括三维模型重构、点云数据处理和检验评价体系3个环节;总结了基于三维摄影的点云模型重构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环节,研究了基于坐标转换和包围盒的无关点...  相似文献   
105.
为分析波纹管涵洞冻胀下的受力机理,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多年冻土地区采用的金属波纹管涵洞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具体分析了在底面两端产生不同的冻胀量时,换填厚度、壁厚、上部填土厚度对涵管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常用直径为1m的波纹管涵洞适用的结构形式;同时得出了金属波纹管本身具有较大的横向补偿位移的能力,可适应较大的变形和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从建筑生态的全新视角,拓展了灰空间的基本概念,并将注重生态的建筑灰空间分为功能性灰空间、附属性灰空间、技艺性灰空间3种类型,同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合院空间、飘浮空间、双层表皮等多种灰空间生态化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7.
对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进行了阐释,对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归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在数字化教育构建中人文精神应注重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榆林地区风积沙的工程技术分类,依托陕西省榆林市境内穿越风积沙地区的国道210陕蒙段和省道204榆靖段的改扩建工程,采集沿线风积沙样,对沙样进行了筛分、含泥量、液塑限等试验,分析了筛分试验结果和级配指标,确定了风积沙分类的划分依据,对榆林地区风积沙进行了工程分类,并通过击实和强度试验,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索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及合理支护形式,以陕西省宝(鸡)汉(中)高速公路连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采用单层I22b、双层I22b和双层HK200b钢架的3种初期支护形式,通过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现场量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初期支护形式的变形控制效果,提出了大跨度公路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方法和支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大预留+双层HK200b钢架分次强支护+大管径长锁脚锚管+深仰拱”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隧道大变形灾害,避免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及频繁拆换拱;该支护体系中第1层初期支护钢架的刚度不宜太弱,以避免因其刚度不足导致的局部失稳和局部拆换问题;试验断面第2层初期支护的接触压力约占第1层初期支护围岩压力的61%,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约占第1层初期支护围岩压力的40%;调整仰拱曲率对于优化结构受力和防治仰拱底鼓作用显著;基于对连城山隧道试验断面围岩压力和径向位移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支护阶段和不同刚度下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揭示了围岩与支护的相互动态作用机制和“多层分次强支护”大变形控制方法的支护作用机制;结合连城山隧道大变形处置实践,总结提出了“三台阶留核心土法+大预留、多层、分次支护+大管径长锁脚锚管+深仰拱”的大变形控制技术、“不侵限、不换拱、不破坏压密区”的大变形防控理念及“大断面、少分步、快挖快支”的施工原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0.
引言 在使用商用CFD软件进行CFD计算时,有超过50%以上的时间花在几何区域的定义上,可以说几何区域的定义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亟待深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