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4篇 |
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37篇 |
综合类 | 818篇 |
水路运输 | 587篇 |
铁路运输 | 448篇 |
综合运输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结合Midas/GTS软件中的有限元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考虑土体的应力-应变-位移关系,确定稳定安全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在公路高边坡施工中,引入有限元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高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92.
993.
分析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由纯电动驱动模式向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切换的过程, 借鉴了切换系统的基本思想, 提出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多控制器的协调控制策略; 按照离合器的状态将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3阶段, 根据车辆运行所处的不同阶段, 设计了Fuzzy-PI控制器与滑模控制器对发动机与驱动电机进行动力协调控制; 以冲击度作为评价模式切换品质的量化指标, 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中建立了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 搭建了整车试验平台, 分析了协调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未采用协调控制策略时, 在离合器滑摩阶段, 由于离合器两端转速差较大, 其传递摩擦转矩会产生约189N·m的扰动, 导致车速骤降, 反向的最大冲击度约为41.2m·s-3; 采用协调控制策略后, 在整个模式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变化范围为-34m·s-3, 保证了动力传动系统输出的平稳性, 有效地抑制了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对车辆所造成的冲击; 在一完整的驱动模式切换中, 实际车速的偏差小于5%, 冲击度控制在-57m·s-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弹性地基有限元法,利用等效文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采用模块化处理方式模拟基坑开挖的各种影响因素,编制C语言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程序结合采用弹性法,考虑其中的不足,在迭代计算中对围护结构变形和支撑轴力进行修正,以模拟围护结构随开挖过程变形对内力的影响,简单方便的解决实际工程中围护结构受力分析.结合上海地铁M8线嫩江路车站工程深基坑工程进行实例分析,发现程序计算结果能够较好的与实测值吻合.说明该法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支挡结构内力变形计算,并可以给三维通用有限元分析以借鉴. 相似文献
996.
997.
济南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为4万m3/d,二级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工艺,同时通过设置多点进水、碳源多点投加,前端设置预缺氧池,增设二级缺氧/好氧可变段等措施,为污水厂提供多种工艺运行模式.运行结果表明:改良Bardenoho工艺对CODcr、NH3-N、TN、TP等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94.98%、98.35%、93.95%、79.68%,出水CODcr、NH3-N、TN、TP分别为 11.7、0.68、3.03、0.77 mg/L,除TP尚需通过深度处理强化去除外,其余指标均优于设计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98.
为解决三维空间中,自由飞行条件下航空器间的飞行冲突风险判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摩尔邻域的飞行冲突风险判定方法.首先分析平面摩尔近邻模型的特点,将其扩展至三维离散空间;然后建立水平、垂直飞行冲突风险可能性表格,提出计算三维飞行冲突风险的方法;最后分别用水平、垂直飞行冲突风险分开和同时计算的方法对同一仿真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扩展的三维不同层摩尔邻域可以实现空域内航空器的飞行冲突风险的快速计算;水平、垂直飞行冲突风险同时计算的方式可以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空间基础单元的间隔选择也会极大影响模型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9.
1000.
田万俊;马建林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4):55-59
为了解决黏性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沉降计算中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重、基础压缩层厚度的确定、沉降随时间和荷载的变化曲线等问题,针对已通车客运专线的大量测量和试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并结合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高速铁路黏性土地区桥梁基础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工后沉降占总沉降比重不超过55%、沉降随时间和荷载的变化采用变形过程指数法进行计算等十分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