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0篇 |
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35篇 |
综合类 | 969篇 |
水路运输 | 624篇 |
铁路运输 | 601篇 |
综合运输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CD4+CD25-CD45RBhighT细胞转移性肠炎模型,并分析其在炎性肠病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和纯化CD4+CD25-CD45RBhighT细胞并通过静脉注射移植到Rag1-/-小鼠,记录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根据标准程序制作结肠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检查,分离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CD4+CD25-CD45RBhighT细胞重建Rag1-/-小鼠3周后出现体质量下降,至第6周时体质量下降更加急剧并伴有明显腹泻。结肠组织切片结果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肠上皮出现局灶性溃疡,炎症进一步蔓延至黏膜下层。结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D4+CD25-CD45RBhighT细胞转移性肠炎模型在研究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引入阈值的概念,建立基于Mixed-Logit模型的半补偿型方式划分模型,将选择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并在第二阶段采用Mixed-Logit模型,克服IIA特性和喜好随机性限制两大缺陷,最终达到更好地描述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目的.基于SP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结合数据扩张技术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利用命中率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并与MNL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交通方式划分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
94.
基于微遗传算法的超宽带天线(阵)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满足天线的不同设计要求,提高设计效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并与微遗传算法(MGA)结合,用于超宽带天线的优化设计.分析表明,用微遗传算法比遗传算法收敛快.以TEM喇叭天线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用FDTD分析了超宽带电磁脉冲经同轴线馈电在平行板传输线和超宽带天线中的传输过程,得到了天线的时域信息.由天线的时域信息计算天线的性能参数,再用归一化的性能参数构造适应度函数,最后用微遗传算法优化天线结构. 相似文献
95.
对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Ⅳ类围岩段采用聚丙烯混凝土替代钢纤维混凝土作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室内试验及施工中埋设混凝土应变计监测的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混凝土作初期支护满足了支护安全要求,节约了工程造价,充分体现了隧道"新奥法"动态设计与施工的理念。 相似文献
96.
关于完善公路养护投资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公路养护投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完善公路养护工程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即在养护投资管理中实行定额管理、推行养护工程费制,对养护资金的分配和安排应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和优化研究,完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加强养护费用审批制和监督机制,还建立了基于路况综合评价指标和交通量因素的养护费用预测模型,为推进养护市场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
98.
99.
通过对一次制动模式曲线列控方式的剖析,阐述了在确定列车追踪时间间隔时传统公式使用平均速度进行计算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一次模式曲线列控方式下的追踪时间间隔及其对应模式曲线的生成进行模拟计算,并针对该模拟计算提出了相应的模型与算法;同时,基于追踪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受限于车站到达间隔的事实,对列车进站进行了提前减速的优化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流程。最后,针对前述研究作了实例验算。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paper an on-board computer system for the first Chinese Intelligent Space Robotic System was presented. A fault tolerance design on on-board computer (OBC) was proposed that allows commercial-off-the-shelf (COTS) devices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dual processing modules of on-board computer.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composed of 32-bit ARM RISC processor and other COTS devices.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deeply relies on light weight/low cost equipment development using commercial miniaturized parts and non-space qualifie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a set of fault handling mechanisms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mputer system. The on-board software was organized around a set of processes that communicate between each other through a routing process. The qualific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fault tolerant on-board computer has excellent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y and is enough to meet the demanding of the extremely tight constraints on mass, volume, power consumption and spac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