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47篇 |
免费 | 27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681篇 |
综合类 | 4572篇 |
水路运输 | 4261篇 |
铁路运输 | 3470篇 |
综合运输 | 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449篇 |
2020年 | 380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437篇 |
2014年 | 673篇 |
2013年 | 848篇 |
2012年 | 1027篇 |
2011年 | 1263篇 |
2010年 | 1339篇 |
2009年 | 1484篇 |
2008年 | 1451篇 |
2007年 | 1807篇 |
2006年 | 1728篇 |
2005年 | 1113篇 |
2004年 | 356篇 |
2003年 | 291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326篇 |
2000年 | 333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海某越江隧道工程将以盾构方式穿越黄浦江,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需进行最大涌水量的预测。详细介绍了隧道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试验,计算出隧道通过区域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并据此做出最大涌水量的预测:当隧道通过黄浦江中第2含水层时,最大涌水量可达70.51m3/d·m,对江中段的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22.
城市轨道车辆防碰撞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理论研究角度与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的“城轨车辆碰撞安全性的现代设计理念”一文相呼应,特约稿。介绍防碰撞性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外轨道车辆防碰撞研究的现状、防碰撞要求和标准以及研究手段,对我国城轨车辆防碰撞车体给出建议性指标。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选用C2H2作为DF化学激光器燃烧室燃料,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了C2H2-NF3体系不同配比下的燃烧温度和平衡组分,为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短波收信天线交换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短波通信业务对收信天线交换的发展需求,简要介绍了短波收信天线交换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5.
故障注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嵌入式系统容错能力的确认和验证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故障注入技术及其相关原理和特点,并且针对嵌入式系统中的几种常用故障注入工具,描述了它们的体系结构及属性. 相似文献
26.
在对软件可靠性特点、嵌入式系统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潜艇用嵌入式软件可靠性的特点,指出提高嵌入式软件可靠性重点应放在软件设计上并注意其与硬件的协调性、同步性,同时探讨了提高潜艇用嵌入式软件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城市景观是轨道交通三维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Google Earth软件批量获取城市空间坐标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实现城市三维地形重建。利用CityPlan建模软件快速建立多种样式建筑物模型,通过数据库实现对建筑物模型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采用skyline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将城市三维地形和各种建筑物三维模型统一集成,实现了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三维城市景观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28.
为适应我国高铁建设的需要,在SVM1000型铺轨机组原有的基础之上,通过增加钢轨接头对位器、匀枕器、轨枕提升装置,调整轨迹线、主机控制程序等系列升级改造,实现了SVM1000型铺轨机组升级改造后的新功能,如铺设500 m长轨、钢轨侧翻控制、钢轨接头快速准确对位、精确布枕减少匀枕等,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9.
通过宁杭高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实例,分析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润湿、封边、灌浆、养护等工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各阶段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折返间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折返过程对站前折返间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从单线折返和双线折返两个方面测算出站前折返的折返间隔,并从运营角度,测算了所需的停站时间.分析了单线折返、双线折返的非等间隔折返、双线折返的等间隔折返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站前折返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设计和应用角度,提出了尽可能缩短站前折返间隔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