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9篇
  免费   457篇
公路运输   2834篇
综合类   2857篇
水路运输   2804篇
铁路运输   1807篇
综合运输   36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我港的15号拖轮是1985年建造的,配置750型齿轮箱左右各1台,从投运第2年开始,左齿轮箱就出现了问题:倒车产生撞击声,液压系统供油压力不足,当齿轮箱油温达到60℃时,润滑油压降至0.2MPa。  相似文献   
612.
文章针对目前全国治理公路车辆超载超限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从全国联网的角度分析系统的需求、组网方案、数据存储与传输等关键问题,着重阐述了系统建设中的多业务大数据量的SAN数据存储和流媒体QOS控制方法,为完善全国联网治超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3.
针对中小跨径的梁式桥,围绕支座滑动、隔断地震力以及后续梁体的地震限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同时具备优良滞回耗能特性和工程可实践性的菱形钢阻尼减震支座。首先详细介绍了该种支座的构造形式和工作机制,并通过数值仿真的技术手段研究了菱形钢阻尼元件的变形模式和力学行为,之后以一座典型的梁式桥为例,比较分析了滑动约束体系、采用菱形钢阻尼支座的减震体系、固定约束体系下墩底的剪力、弯矩需求以及墩-梁位移的地震响应情况,进而论证本文菱形钢阻尼支座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614.
沥青混凝土高温摊铺所引起的钢桥正交异性板结构温度效应备受关注,为研究高温摊铺引发的钢梁支座体系温度效应,依托九江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加固改造工程,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了钢桥面沥青混凝土动态摊铺施工过程,建立了密支座钢梁摊铺温度场模型,结合现场温度监测数据确立了高温摊铺下钢梁节段的温度场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仿真模拟了不同工况下钢梁支座体系的力学响应,并剖析了高温摊铺下支座体系温度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高温摊铺下钢桥面板的温度先急剧上升,摊铺完成约12 min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夏季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为185℃)摊铺下钢桥面板的最高温度达到96.1℃,钢梁节段的竖向最大温差达到55℃;高温摊铺会导致钢梁支座体系产生较大的支反力,摊铺宽度增大,支反力显著提高,当摊铺宽度超过5 m时,支座最大竖向拉力将超出其承载能力,当摊铺宽度超过8 m时,最大横向支反力将超出支座承载能力;对于纵向有连续固定支座的钢梁节段,纵向连续固定支座数目对竖向支反力和横向支反力的影响较小,但高温摊铺时会产生远超支座承载能力的纵向支反力,支座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研究可为类似钢梁支座体系的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方案设计和支座处置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15.
通航河流上人类活动频繁,且大坝的修建使得河流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河流生态承受巨大的压力。基于全球34条黄金航道、全球大坝数据和生态指标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修建大坝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与运行船闸降低河流生态压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大坝的修建显著增加了河流生态压力,而运行船闸可降低河流生态压力升高幅度,对生态具有改善作用。不同航道开发率的河流有无船闸处的生态压力不一致,高大坝密度航道越易凸显船闸对河流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下的河流航运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16.
当前,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多重政策和战略,要求洋浦港建设大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集装箱泊位,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洋浦港小铲滩区域,作为洋浦港建设“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核心区域,迫切需要根据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优化岸线利用,对平面进行科学合理布置,既服务当前建设需求,又符合未来长远发展。本研究对洋浦港小铲滩岸段的平面规划提出的三个方案进行比选,并给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17.
针对浅埋超小间距隧道盾构施工,文章以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西标段双线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从隧道加固施工、盾构掘进控制、监测控制与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施工在小间距盾构隧道施工中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对未加固的小间距盾构隧道施工,应保持土压平稳,加强土压精细化控制;严格控制出渣量,做好渣土改良,控制土体损失率低于0.3%;在盾壳外部注入膨润土或克泥效,可有效地减少邻近隧道的位移量;应结合实时监测数据,控制回填注浆量及注浆质量;隧道施工过程应加强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618.
Container line supply chains, based on a near-frictionles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belief, have contributed to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also rendered themselves uniquely vulnerable to various risks. 9/11 terrorists attacks, the lock-out of American West Ports and the global breakout of SARS disease have gradually shown that a)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 the chains are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nd b) traditional engineeringbas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inadequate to deal with the threats from variational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terrorism rampanc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container line supply chains based on a modified 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FSA) methodology that takes risks from vulnerability rather than only hazards into account. It giv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ats with a high level of uncertainty from both safety and economic viewpoints. The advantages of the vulnerability-based risk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 hazard-based one are clarified and both engineering-based and managerial risk assess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19.
在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运用到高速铁路ATP中,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以闭塞区间为单位,建立高速列车速度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模型。在闭塞区间内,利用车-地通信将控制所需信息发送至列控中心;根据所得信息,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到闭塞分区出口的列车速度自动防护曲线并确定列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每1个通信周期内,利用滚动优化和误差校正进行速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AT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20.
The effect of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TTV) on route choice behavior i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A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is conducted to collect behavioral data on Shanghai drivers’ choice between a slow but stable route and a fast but unreliable route. Travel time and TTV are respectively measured by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random travel time.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 (GLMM) is applied to quantify trade-offs between travel time and TTV. The GLMM based route choice model effectively accounts for correlations among repeated observations from the same respondent, and captures heterogeneity in drivers’ values of TTV.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emale drivers and drivers with rich driving experience are less likely to choose a route with high TTV; smaller expected travel time of a route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its being chosen; all drivers have intrinsic preference for a route with smaller expected travel time, but the degree of preference may vary within the population; TTV on average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route choice decision, but a small portion of drivers are risk-prone to choose a fast but unreliable route despite high TT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