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213篇
综合类   191篇
水路运输   184篇
铁路运输   161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随着城市燃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由于管网老化造成的腐蚀穿孔等泄漏问题,给管网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正确选择合适的阴极保护方式,成为管网安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文中简述了北京市燃气管网现状及燃气管线阴极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并阐述了柔性阳极的特点及柔性阳极分类。结合燃气管线阴极保护系统改造工程,介绍了柔性阳极在城镇燃气管网改造中的设计及安装技术,最后对采用柔性阳极保护的管网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62.
在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背景下,钢铁作为各行各业中都需要用到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难以有效利用的废渣。将钢渣与水泥按照一定的级配混合后作为公路路基填料,能够解决部分钢渣处理问题。主要分析了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钢渣混合料的承载力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在满足公路等级要求的级配下,随着冻融循环的次数增加,试件的裂隙增多,呈现骨料外露,承载力显著下降;二是试件在冻融作用下质量随着循环次数先增大后减小,强度则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不断减小,三是通过试验与数据处理得到试件抗压强度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式,可以为后续实地试验以及现场施工提供预测指导。  相似文献   
763.
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详细介绍悬臂梁负载试验所采用的试验载荷和工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臂梁进行结构建模,并将模型理论结果与修正的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际变形量与理论变形量吻合较好,可对悬臂梁负载试验方法和变形分析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64.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的混凝土全部使用混合砂,其质量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工程混合砂的技术要求需兼顾水运和电力行业规范的要求,混合砂的质量控制目标为质量合格且品质稳定。讨论了混合砂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和两个行业规范对混合砂要求的细微差异,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天然砂和人工砂的生产管理环节,提出天然砂和人工砂生产的质量控制要素,控制混合砂的品质,保证了工程的混凝土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65.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道路改造项目逐渐增多。以上海市某主干路改建工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为例,阐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道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思路,分析了此类项目的特征和痛难点。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BIM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构建了设计、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境、智慧工地等数据,提升了管理精细度,为企业级平台提升提供样板。同时,形成了项目竣工数字孪生资产,为运维阶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66.
为满足海洋平台的需求,对多用途船甲板加装固定橇块单元。从安装位置、甲板强度计算、稳性要求、电力负荷要求及防爆要求等方面对加装方案进行全面考虑。该方案不仅可缩短货物的灌装时间,而且可提高船舶的周转率,进一步提升船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67.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工人的安全帽佩戴进行智能化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航电工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由目标检测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构成,按照 C/S架构部署,并成功应用于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施工现场。其中目标检测模块采用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中的安全带和安全帽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和定位,完成识别;网络通信模块通过网络连接视频采集终端、服务器和视频播放终端完成图像采集、传输和显示。对系统各组分的测试表明,系统各项功能完备,各模块间连接完好,能够完成工程建设过程各场景的实时图像采集、传输、识别和显示功能,为龙溪口航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8.
为提升城市公交准点率、减少延误,解决车辆串车问题,研究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调度优化方法。以乘客出行意愿、乘车属性、到站规律等标识公交客流变化特征,以车辆载客限制、站点延误、到达率、下车率等描述串车形成场景。考虑准时性、客流需求、调控策略等约束,采用实时混合控制策略,实现车头时距偏差与乘客总行程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公交串车调度方法,考虑到乘客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调控公交车辆站点驻站时间以及路段平均行驶速度,可满足站点时段性群体聚集公交客流出行需求,防范潜在的公交串车。在模型求解上,考虑到双目标优化视角的差异性,运用超车规则对串车场景下的出站车辆重新排序,设计基于NSGA-II的求解算法,以拥挤距离标定序度关系,以精英策略获取新种群,改进交叉算子,并基于TOPSIS法对获取的Pareto解集择优。最后,以实际公交线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串车优化调度模型,系统考虑了乘客乘车属性与车辆载客限制,能够输出最优的车辆滞站与车速调整方案,并且能运算得出车辆离站时间、车头时距偏差、准点率、乘客等待时间以及乘客行程时间等多项运营指标。优化前后对比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