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50篇 |
免费 | 76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66篇 |
综合类 | 2956篇 |
水路运输 | 2463篇 |
铁路运输 | 1401篇 |
综合运输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538篇 |
2020年 | 383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356篇 |
2014年 | 445篇 |
2013年 | 561篇 |
2012年 | 672篇 |
2011年 | 671篇 |
2010年 | 751篇 |
2009年 | 693篇 |
2008年 | 701篇 |
2007年 | 661篇 |
2006年 | 647篇 |
2005年 | 513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深基坑工程中膨胀力设计取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规范并未对膨胀土(岩)中深基坑工程的膨胀力设计取值给以明确规定,实际设计过程中膨胀力取值方法不一。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膨胀土(岩)范围明挖区间深基坑工程为例,对不同取值情况下设计结果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对于既能保证围护结构安全性又兼顾经济性的膨胀力设计值的选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3.
对盾构法施工跨海隧道,有效降低由于滚刀磨损所带来的作业风险并有计划地进行滚刀更换十分重要,针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地质条件,基于理论预测模型和实验预测模型对几类岩石条件下滚刀的换刀距离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刀具更换工法的适应性,提出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换刀位置与换刀工法的建议: 1)淤泥段采用切削类刀具,换刀方式采用常压开舱换刀,换刀位置在1#联络通道附近; 2)全强风化低压段采用盘形滚刀,换刀方式以带压进舱换刀为主,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其中第3次在大兔屿1#中间风井处更换,其余3次均在海底更换; 3)全强风化高压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换刀方式以饱和气体带压进舱换刀为主; 4)中微风化硬岩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3次,换刀方式以减压限排换刀为主。 相似文献
904.
为降低干线道路系统的交通排放量,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改进红绿灯期间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进而以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决策变量,构建使机动车排放总量最小化的干线交叉口群时空资源优化模型.分析相邻交叉口间车队延误与相位差的关系,改进以车队延误最小为目标的相位差优化模型.为验证模型,设计一个案例,根据传统方法获得参考配时方案,借助Vissim软件标定红绿灯期间的排放因子,并使用所提方法获得优化配时方案.结果显示,每种污染物绿灯期间的排放因子均明显高于红灯期间;与参考配时方案相比,优化配时方案下各交叉口车辆延误和排放量均减少8~11%.所提模型能同时降低干线交叉口群的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量,可用于优化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案,进而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05.
飞行汽车作为面向城市空中交通和未来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正日益受到汽车和航空领域的重视,成为汽车和航空技术与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发展趋势。该文介绍了飞行汽车的内涵及城市空中交通(UAM)概念的兴起,阐述了飞行汽车早期梦想的探索历程、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将在全新智慧出行交通体系下实现大众化汽车“飞”起来的发展趋势;论述了飞行汽车发展的高功率密度电动推进、高升阻比轻质车体和低空飞行智能驾驶等主要性能瓶颈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中国飞行汽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构建汽车与航空跨界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以及重点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和应急救援等领域示范应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06.
针对千斤顶产生的偏心顶推力作用下箱涵发生的“抬头”现象,采用局部弹性地基模型,首先, 从理论上推导得到箱涵顶进竖向姿态变化的解析解; 然后,结合现场实测分析,探究偏心顶力作用下大断面管幕箱涵的“抬头”机制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1) 千斤顶顶推力与顶进阻力合力的作用线不重合而产生的使管节上抬的力矩是首节箱涵“抬头”的核心诱因; 2) 缓解首节箱涵“抬头”问题的主要施工措施有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增加上排管幕刚度、对箱涵上表面进行局部减摩、对箱涵下部进行冲洗卸土等,其中,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7.
大瑞铁路老红坡隧道穿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施工单侧发生涌泥大变形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变形开裂及地质成因,正洞内采用迂回导坑方案探明涌泥体范围,采用洞内扩挖工作洞室,在隧道单侧轮廓外施作超前水平注浆+高压水平旋喷桩加固及超前水平长大管棚的方案进行处理,并对该段支护及衬砌结构调整加强。依据现场工况,采用三台阶法分部、分段拆换作业,在钢架拱脚增设临时仰拱或临时横撑控制收敛变形,及时施作格栅钢架模筑衬砌,变形稳定后再施作永久二次衬砌。该技术在大瑞铁路老红坡隧道单侧突泥涌水地质灾害处治施工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08.
为分析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置换施工后的受力特征,依托杜公岭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实例,在隧道病害处治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6个不同病害现象的典型断面新置换衬砌结构的初期支护变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等进行为期2.5年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新置换初期支护单独承载的3~5个月时间内,初期支护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较小,其中5个测试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量最大,其分别为6.8,6.4mm;新置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较小并且在二衬浇筑后较短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其中64处测点(总计72处)应力小于100 MPa;边墙芯样发现石膏、硬石膏成分的断面在二次衬砌浇筑后的26个月内,其边墙或拱顶测点的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仍有明显变化,其中个别测点经过10~20个月才能达到峰值,另有个别测点在3~8个月到达峰值后受干湿交替环境影响会出现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杜公岭隧道衬砌结构主要受到围岩中硬石膏的膨胀作用,石膏的吸水软化作用不明显,其围岩压力具有缓慢发展的特点,新置换二次衬砌承担了主要的围岩压力,新置换初期支护安全性较高;建议石膏质岩地层隧道二次衬砌不宜过早施作或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缓冲变形层,以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909.
910.
以某公路土质边坡维护工程作为案例,阐述了SNS柔性防护网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经济性和环保性等4个方面分别和其他边坡防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浆砌片石、锚杆加固、挡土墙等刚性防护措施比较,SNS柔性防护系统不但拥有传统防护技术的预防治理作用,而且可以预防治理坡面常见地质灾害。SNS柔性防护系统秉承“以柔制刚”的理念达到“事倍功半”效益,是一种施工便捷、资金投入相对少,对已有公路以及周边建筑物扰动相对小,对危险落石落土有阻拦作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