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介绍万年枢纽互通立交位置选择,根据各转向交通量确定了互通立交形式,阐述了万年枢纽互通立交各方案设计思路及优缺点,并从转向交通量、服务水平、环境保护、公路用地、工程规模及造价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比选,给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交通图像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获得方式、交通参数的提取、图像的压缩方式及形式,针对交通图像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讨论,如车牌检测和识别、闯红灯检测技术、超速检测技术、道路识别系统,提出了在处理过程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软弱围岩浅埋隧道的施工,总结了施工方法及施工经验,探讨了有关大断面围岩隧道光面爆破技术。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单向压缩理论,结合当前的砂井地基固结理论,找出加固土体深层沉降与地基附加应力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一规律提出了计算砂井地基固结的深层沉降拟合法。该方法舍弃了繁琐的求解地基附加应力的过程,将已加固完成的、土层性质相类似的地基的深层沉降分布函数代替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代入一般的砂井地基的固结方程,就可以求出加固地基固结发展规律,指导工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五水硝酸铋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BiOCl粉末状光催化剂.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系统考察了催化剂添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光强、pH值、电解质等因素对BiOCl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的影响.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末为纳米片状结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染料浓度、光源功率以及不同电解质等因素对BiOCl的光催化性能均具有一定影响,在较大功率光源照射条件下,在pH为2,添加NaCl或者Na2 SO4电解质溶液时,BiOCl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18B20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采用DS18B20和AT89C51单片机组成的单总线多路温度检测系统,详细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设计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在智能化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邓彬  顾小芳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54-58,64
依托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侨香站—香蜜站区间过空推段施工,从千斤顶推力核算及地面灌浆浆液配比优化等方面介绍了矿山法初期支护与盾构管片之间空隙填充方式;通过设备改造、优化填料用量等方面改进了盾构过空推段施工工序;通过采用GFRP筋网喷早强混凝土,在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盾构机进、出空推段的施工效率;通过计算盾构每环所发生的千斤顶行程差与偏转角,加强空推段盾构机的姿态控制,提高了成型隧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侨香站—香蜜站盾构区间,分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法施工存在进度缓慢、刀具磨损严重、喷涌等难点和风险。为提高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的掘进效率,文章给出了具体的盾构掘进参数;针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易发生结泥饼和喷涌等问题,从其发生机理出发,研究了相应碴土改良技术;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周边环境复杂、开舱作业风险高的问题,研究了带压开舱换刀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液冷电池包内电池组散热不充分及表面温度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风冷和液冷耦合 冷却策略的新型电池包结构,利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液冷 结构在2 C和2.5 C放电倍率下存在电池组过热问题,风冷液冷耦合的冷却结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将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 分别控制在45 ℃和5 ℃以内。探究了不同流体进口速度对电池组散热的影响,并选取风速5 m/s,冷却液流速0.5 m/s的 最佳配合,在此基础上对流道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优化后电池组在同一工况下最高温度从27.95 ℃下降至26.82 ℃。这种 新型结构将为后续的电池的热管理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