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416篇
综合类   514篇
水路运输   358篇
铁路运输   281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考虑不同加载方式与下翼缘宽度, 对3根带混凝土翼板的圆管翼缘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承载性能与破坏形态; 基于试验梁的抗弯特征, 推导了组合梁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梁均发生典型的塑性弯曲破坏, 稳定性良好; 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梁端处上翼缘钢管与混凝土翼板相对滑移均小于0.43 mm, 试验梁体现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随下翼缘宽度的增加, 试验梁刚度与承载力增大, 对于下翼缘宽度分别为150、260、300 mm的试验梁, 其屈服弯矩的比值为1∶1.44∶1.55, 极限承载力的比值为1∶1.31∶1.40;随着试验梁承受弯矩的增大, 当中性轴上升至混凝土翼板时, 钢管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 可不考虑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的套箍效应, 而当塑性中性轴位于上翼缘钢管混凝土内时, 可不计入该套箍作用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但其可促进延性的继续发展; 试验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35, 延性较好; 屈服弯矩、极限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1.02~1.04、0.96~1.03, 吻合良好, 因此, 所出提出的简化理论计算公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43.
铁路路网规划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运输具有单路径固定性特征。借鉴公路四阶段法的成熟思路,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运量预测方法,对成都铁路局的中长期路网规划中的运量进行了预测,即运用SPSS软件定量预测出趋势运量和利用在跨越式发展背景下的专家意见定性预测出转移运量和诱增运量.最后,在此预测运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铁路局在中长期的通道加强序列和重载高速的运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4.
The modeling of travel decision making has been a popular topic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random-utility discrete choice models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odeling approach that utilizes a mixed Bayesian network (BN) for travel decision inference. The authors use a predetermined BN structure and calculate priori and posteri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the decision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 observed explanatory variables. As a “utility-free” decision inference method, the BN model releases the linear structure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but assumes the traffic level of service variables follow multivariate Gaussian distribution conditional on the choice variable. A real-world case study i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travel survey data for a two-dimensional decision modeling of both departure time choice and travel mode choi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wo-dimensional mixed BN provides better accuracy than decision tree models and nested logit models. In addition, one can derive continuous elasticity with respect to each continuous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This new approach addresses a research gap in probabilistic travel decision making modeling as well as two-dimensional travel decision modeling.  相似文献   
45.
罗雄  方建章 《水运工程》2018,(8):219-224
针对航道治理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指标体系建立问题,对长江干线"十三五"航道治理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系统分析、生态因子识别、生态影响判别等方法,得出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环境目标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对公路养护工程具体施工方式的研究,简明扼要的分析了热再生技术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方式。大量工程实际经验总结得出,路面的现场热再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原有路面沥青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资源得到了重复利用,且由于热再生技术在施工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而该技术的推广更有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47.
本文探讨了国产70#沥青、进口70#沥青、BFL-RS01改性剂、SBS改性沥青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研究国产沥青和进口沥青分别与BFL-RS01改性剂复配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并与SBS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BFL-RS01改性OGFC混合料可以提高OGFC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耐高温性、抗水损害性要比SBS改性OGFC混合料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48.
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智能天线接收系统中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进行研究,实现天线系统的最佳接收。运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检测信号和干扰方向,并利用改进的线性最小方差准则算法调整权系数,使接收系统实时跟踪信号和干扰的空间方向,并能进一步加宽波束的干扰零陷,提高系统的空间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49.
层次分析法在潜艇总体性能评估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潜艇概念设计阶段的特点,提出一种潜艇总体性能的评估模型和评价方法,利用三标度法间接给出判断矩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经验方法在一致性检验时的缺陷,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直接以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的临界值作为检验标准,简洁可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机械端面密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端面密封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解,建立了机械密封的运动模型,分析了机械密封环在外界干扰作用下密封环的振动特性,并利用Matlab编程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出了密封环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密封端面的液膜厚度分布、液膜压力分布、接触压力分布以及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并对密封环的稳定性和影响密封环振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