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96篇 |
免费 | 10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647篇 |
综合类 | 3927篇 |
水路运输 | 3155篇 |
铁路运输 | 2128篇 |
综合运输 | 3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532篇 |
2021年 | 647篇 |
2020年 | 475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79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263篇 |
2015年 | 536篇 |
2014年 | 664篇 |
2013年 | 764篇 |
2012年 | 881篇 |
2011年 | 981篇 |
2010年 | 1059篇 |
2009年 | 970篇 |
2008年 | 898篇 |
2007年 | 947篇 |
2006年 | 848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5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随着重载铁路的发展,纵向动力学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总结了研究机车线路适应性的方法,分析了列车纵向动力学原理。利用已开发的纵向动力学软件TDEAS模拟仿真30t轴重某型电力机车在朔黄线上进行货物运输,具体编组为:2台30t轴重某型电力机车,‘1+1’编组在朔黄线上牵引2万t。计算机车牵引能力、列车纵向冲动以及列车能耗,从效率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研究大轴重机车对线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0t轴重机车牵引能力满足朔黄铁路运用要求;运行过程中,车钩力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部机车车钩,最大拉钩力和最大压钩力分别为1 300,1 650kN,在安全范围之内;在长大下坡采用循环制动,机车电制动回收能量超过机车牵引耗能,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2.
63.
建立了24脉波整流供电系统和牵引传动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实现了24脉波整流机组、三电平牵引逆变器和三相异步电机的联合仿真。介绍了24脉波整流供电系统的谐波特性,以及列车在起动、制动、加载等不同工况下的网侧电流谐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行状态改变,甚至是突变时,网侧电流所受影响较大,谐波会随之增大,谐波受到负载大小和运行状态的改变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再生制动工况下,谐波含量远高于其他牵引工况,而且以低次谐波为主。 相似文献
64.
针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质量安全测评工作,一般采用基于质量成本的评估方法。目前,已有的质量成本评估方法主要关注点在于追求降低测试质量成本,却忽略了项目对时效性的需求。引入时效维度,建立基于时效因子的测试质量成本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测试过程评估。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寻找到的最优解表明,在满足时效性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现有的测试质量成本,为测试过程的评估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普遍采用走行轨回流,存在危害性很大的长时间迷流,且防不胜防。提出一种新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即直流自耦变压器(DCAT)牵引供电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轨道电位和迷流问题。以传统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为基础,增加由电力电子开关和直流电容器构成的DCAT及回流线,构成DCAT牵引供电系统。分析表明,DCAT牵引供电系统不仅能解决轨道电位和迷流,还可兼作储能装置,将列车再生制动时的能量回收再利用,同时,在线路绝缘耐压和车辆供电电压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DCAT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的电压是传统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电压的2倍,可大大减少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线路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6.
67.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机车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新型机车车辆研制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包括在200km/h"天梭号"高速机车设计、170km/hSS7E型提速客运电力机车改进设计,以及120km/h提速货运电力机车研制中的应用实践。文章着重从提高高速机车蛇行运动稳定性、改进SS7E型客运机车横向动力性能以及降低提速货运机车轮轨动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铁路机车车辆研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69.
为适应铁路新型客运机车装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需要,研制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经室内配方筛选、室内理化性能综合评定、现场运用装车试验,确定出研制油以聚a 烯烃(PAO)为主、酯类油为辅的复合合成油为基础油,加入一定比例的抗氧剂、防锈防腐蚀剂、抗磨剂、破乳剂、抗泡剂等多种添加剂,并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工艺调配而成。经室内理化性能综合评定,研制油倾点低,氧化安定性能、抗泡性能、抗乳化性能、防锈防腐蚀性能优异。经1年现场运用试验,研制油具有更好的抗乳化性和空气释放性,具有相当的抗磨性、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