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120篇
公路运输   533篇
综合类   464篇
水路运输   459篇
铁路运输   252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招滨  叶梅 《水运工程》2021,(12):104-107
针对水工钢闸门在水利工程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传统检测和原型观测的局限性,提出实时在线监测的必要性。以岷江犍为航电枢纽泄水工作闸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例,设计在线监测系统整体结构和线缆收放,给出平面定轮闸门结构应力、结构动力响应、运行姿态、定轮运行状态的监测方案与传感器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设备基础通常要承受较大的动力荷载作用,但其振幅响应又不能过大。以某地铁线路大型风机为例,基础设计时考虑了5种方案。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建立各种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土-结构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多种土层参数情况下的动力特性及谐响应分析。通过对比基本方案的振幅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总结出了类似工程基础设计时较为经济有效的优化方向及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工程是全国地铁长大高速线路中工期最为紧张的工程,其主要特点为施工工期紧、盾构区间长、设置车站少、线路速度等级高、隧道掘进断面大等.首先提出了盾构始发位置选择建议,总结了19号线提供盾构下井的基坑的支护形式;从基坑设计方案、基坑安全、施工便利性及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对最常用的放坡和旋挖桩加内支撑两种基坑支护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议:成都地铁针对3层及以上深度提供盾构下井的基坑,其支护形式应采用旋挖桩加内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移动车辆作用对曲线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模态综合技术,提出考虑地震作用的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以4×40 m曲线连续梁桥和典型3轴重车为对象,编程分析车辆动力作用下曲线梁桥地震反应特性,研究车辆关键参数、不同地震动类型等因素对曲线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车重和车速,结构地震响应受到车辆作用的影响增大;提高地震动峰值,车辆作用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减弱;不同场地条件下,车辆作用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地震波频率集中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HXD1C型机车牵引电机球铁端盖的结构特点。通过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增加第二层内浇道,以及冒口配合冷铁的方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铸件存在的夹渣、冷隔、缩松等缺陷,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黏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屈服时和屈服后拉断时2种状态下正截面受压混凝土尚未压坏,作者对其合力大小及位置进行了简化,给出了相应的弯矩特征值近似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了以抵抗FRP拉断为目标的抗弯加固设计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阐述牵引变电所三相V/v接线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校验方法(微机保护的极性、主变压器的极性和电流互感器的极性3方面),分析了包西线某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设计和接线的缺陷,提出并验证了三相V/v接线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方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20.
主要结合睢宁三合同段中的碎石桩试验段研究碎石桩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处理的实际效果,完善碎石桩的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瞬态瑞利波试验等检测手段的对比研究,探讨碎石桩的检测方法和碎石桩加固效果检测的最佳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