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篇
  免费   272篇
公路运输   1118篇
综合类   1150篇
水路运输   927篇
铁路运输   565篇
综合运输   1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为研究多塔斜拉桥中塔加劲索涡激振动时域和频域特性,对多根加劲索开展了振动加速度测量和风速、风向观测,研究了加劲索振幅与风速和风向的关系,分析了加速度时程的时域和频域特征。采用解析模态分解法对加劲索涡激振动加速度时程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所得分量的时域和频谱特征。研究发现,在无雨和较低风速条件下,同侧并列加劲索仅迎风侧发生明显涡激振动,其峰值振动是以频率为6.25 Hz的第28阶模态主要参与为特征,为高阶多模态涡激振动,明显发振风速约为4~5 m·s-1,风向接近垂直桥轴线,其面内振动明显大于面外。1#加劲索面内涡激振动时程分解得到的3个相邻高阶频率时程分量显示,第28阶模态振动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主导了加劲索振动加速度幅值的增大和减小。同时认为,解析模态分解法不仅能较好地分离含有多个密集频率分量的时域信号,且分解得到的分量不改变原信号分量的频率特征,分解分量再合成的信号与原信号时频特征完全一致。因而可采用解析模态分解法分解具有多个密集频率分量的柔性结构响应,能有助于工程结构风致响应的模态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892.
针对SS3B型机车受电弓在运用中发生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接触网状态、受电弓本身状态、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有关建议,经过实际运用考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93.
以某企业B车型主焊线规划为例,对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其白车身焊装线前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基于数字化工厂的白车身焊装解决方案及前期规划的内容、流程和实施方法.由于在前期规划中进行了焊点可达性分析、机器人仿真分析和干涉检查等,因而大大缩短了各工位夹具与抓具的设计时间并提高了准确率,显著减少了后期修改工作量.  相似文献   
894.
所谓物流资源整合是将原本相互联系却被分割开来进行管理的各种物流活动,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包装、保管、运输、仓储等原本是一些相互紧密联系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这些活动却是分开来进行管理的.通常包装由企业的包装部门负责,保管由仓库部门负责,运输由运输部门负责.将这些原本就相互联系的,却在空间上被分开来进行的活动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是当前物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5.
研究目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基本型式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是单跨跨度不大,造型美观,能就地取材,造价低廉.但要在山区陡峭深谷地带修建特大石拱桥,则施工拱架将成为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研究结果:本文介绍的某特大石拱桥(高达74 m,跨度达146 m)施工用拱架的设计与施工,其下部结构采用军用墩和万能杆件,再在上部设置木拱盔.实践证明,该钢木拱架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整个砌拱和拆拱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此方法对一切采用支架施工的大型结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6.
针对某款客车带有转向中间臂的转向杆系出现的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897.
基于现行国家标准关于汽车性能及油耗试验的要求,针对汽车节油器产品在车载试验中所涉及的产品类型、试验方法、依据标准、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评价等进行研究,从试验技术角度探讨执行技术对比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8.
研究目的: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的设计中,探讨涵洞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沉降控制的要求。研究方法:分析涵洞工后沉降的组成,考虑路基沉降与线路不平顺发展的维修能力,以及根据前期建设投资与后期养护费用的经济比较,得出比较合理的无碴轨道涵洞工后沉降量的范围。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常用两类方法:一是排水固结法,二是复合地基法。涵洞位于不同的地基土和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应选择合适的计算理论进行相应的沉降计算。研究结论:因为沉降计算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后沉降的预测应以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主,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修正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899.
单层球面网壳的最不利地震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对单层球面网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不利荷载进行分析。通过对场地卓越周期及地震波平台段持时的研究,建立结构动力响应与场地卓越周期及地震波平台段持时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何种条件下的荷载为结构最不利外荷载。  相似文献   
900.
姜伟  袁勇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2):114-124
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越江和跨海工程中得到了较广的应用,预制方法从传统的干坞法预制发展为工厂法预制。沉管隧道的混凝土管节在工厂化预制阶段容易因温度梯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出现危害性裂缝,影响沉管结构的正常使用和长期耐久性。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水化度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形、自收缩和徐变等时变体积变形以及热-力学边界条件;针对沉管工厂化预制的各个阶段,对配合比、入模温度、养护环境温度、模板、拆模时间、养护时间以及保温养护措施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基础上,以开裂风险指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得到了沉管在预制过程中裂缝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预制沉管隧道混凝土管节的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是沉管结构预制各阶段的关键裂缝控制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沉管结构的裂缝控制有直接影响,入模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提高养护温度来保证沉管开裂风险指数大于1.4。在冬季时,养护温度的提高使沉管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进而降低内外温差和开裂风险;但在夏季还需注意控制其内部最高温度。最后开展足尺节段温控试验,提出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温度监测得到较高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控制指标,以指导工厂化混凝土沉管预制阶段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