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79篇 |
免费 | 56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990篇 |
综合类 | 2928篇 |
水路运输 | 2821篇 |
铁路运输 | 2036篇 |
综合运输 | 3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443篇 |
2020年 | 369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371篇 |
2014年 | 514篇 |
2013年 | 649篇 |
2012年 | 670篇 |
2011年 | 835篇 |
2010年 | 800篇 |
2009年 | 868篇 |
2008年 | 793篇 |
2007年 | 903篇 |
2006年 | 879篇 |
2005年 | 585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中国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围绕城市交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交通模型所需要具备的分析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入数据密集型研究的概念,讨论了模型在分析流程中的应用位置,提出了四个层次的模型技术框架结构,并在实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克服的主要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62.
为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两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模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一体化模式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一体化模式)的适用条件,在动态交通条件下,定量分析两种模式对典型两相位和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单独与综合影响.在通行效率方面,选取机动车通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在安全性方面,引入一个可比选交通设计方案的指标——交通当量冲突.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从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给出了两种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在上述方面均有单独优势;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在相应的左转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交通量条件下两种模式均能同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两种模式均不能同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基于乘客感知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城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多侧重设施指标水平的统计分析,而对公交服务主体——乘客感受考虑不足的现状,引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提出了以乘客感知和期望之差为基本依据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北安跨线和成都市119路公交线路为案例,通过分析实际调查数据,量化评价了两条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票价、候车时间、车内空间、换乘便利性是公交服务亟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增长互动关系的论证,笔者认为运用TOD发展模式引导未来中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朝着紧凑、集约形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波特兰城市空间”精明增长”实践中突出强调了公共交通对城市用地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与用地有机结合、复合型用地形态的组合,在西区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借鉴波特兰的城市空间增长实践,结合长春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长春市目前仍处于简单外延式空间扩展阶段,为实现城市空间理性发展,应确立以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完善微观规划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分析评价,能直观的得出各因素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不同影响,针对性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从城市发展及交通畅通性角度,采用定性的层次分析法与定量的广义函数法结合,以成都市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为例,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高峰时段列车运行的衔接协调对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换乘站各站台候车客流的组成因素,确定出各运行方向的换乘站台内客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以时段内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模型以站台最大可容纳候车人数为约束条件,以各方向列车在换乘站的到达时刻为调整对象,实现了高峰时段换乘站内聚集客流的优化。最后,针对验证案例,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出了协调较优解,并给出与较劣解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换乘站内的候车客流人数,可为网络化的优化协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大断面双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地铁风道施工时具有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的特点,针对某地铁车站风道双层段的工程实践,分析大断面平顶直墙结构施工时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中洞法开挖、受力转换、分块模筑等.结果表明,关键工序合理,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通过受力转换确保了原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测控制,使风道二次衬砌质量得到保证,加快了衬砌施工进度,对整个风道工期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船舶气象导航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和节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最佳控制理论研究和建立船舶最省燃料航线数学模型。在分析比较船舶最短时间航线和最省燃料航线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最省燃料航线算法实现。并针对冬季北太平洋进行了最省燃料航线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建立船舶在风浪中的低频操纵运动方程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船舶在风浪中的舵力保向问题。从工程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保向舵角的近似计算公式。以“育英轮”为例,进行了计算。从保向的角度,提出了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提高抗风浪能力方法和安全航行的措施,并可望对实际工作有一点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