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23篇 |
免费 | 232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912篇 |
综合类 | 8957篇 |
水路运输 | 6817篇 |
铁路运输 | 4766篇 |
综合运输 | 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8篇 |
2023年 | 332篇 |
2022年 | 1101篇 |
2021年 | 1480篇 |
2020年 | 1113篇 |
2019年 | 624篇 |
2018年 | 609篇 |
2017年 | 603篇 |
2016年 | 562篇 |
2015年 | 1138篇 |
2014年 | 1446篇 |
2013年 | 1662篇 |
2012年 | 2017篇 |
2011年 | 2218篇 |
2010年 | 2233篇 |
2009年 | 2145篇 |
2008年 | 1997篇 |
2007年 | 2006篇 |
2006年 | 1914篇 |
2005年 | 1522篇 |
2004年 | 658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83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土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的可靠度指的是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具备规定功能的概率.JC法是目前一种主要的计算可靠度的方法,它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下结构可靠指标的求解.介绍了结构可靠度计算的JC法的具体方法、迭代计算过程及其在土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建立了土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模型,并附以工程实例,用Excel进行迭代计算,验证了结构可靠度JC法在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靠性及高精度. 相似文献
902.
按高切坡治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发展阶段.根据对边坡岩土体自稳能力的利用程度将治理技术重新分为挡墙类、支挡类、锚固技术和生态护坡技术4类.按"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要求提出了高切坡治理的总原则.并对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互为一体的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的现代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03.
904.
对广西宁明两种膨胀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饱和渗透试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收缩试验.根据收缩试验结果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体积含水量的换算,用VG数学模型对换算后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后通过理论公式预测出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而得到了非饱和膨胀土的含水量-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还分析了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对饱和–非饱和膨胀土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5.
开裂、车辙、坑槽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文中通过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养护的实际情况对路面病害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和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906.
介绍了地铁车站出入口从地铁顶板穿出地面的几种形式和应用情况,结合北京地铁某车站实例,在人防核爆内压荷载、经土层衰减后的人防外压荷载及结构正常荷载组合联合作用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类型车站的受力做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对设计中出现的难点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07.
通过实验分析了目前使用的侧滑试验台不能检测独立悬架车辆转向轮侧滑的问题,设计出了适合独立悬架车辆转向轮侧滑量检测的双滑板分动分段式侧滑试验台,并对分动、分段设计原理进行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908.
张会宾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5(3):31-34
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Floyed方法来选择最佳机动道路的模型:首先确定道路评估指标体系,对每段道路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估,以确定每段道路所对应的不同加权值;然后对每段道路重新赋值,并运用Floyed方法来确定最佳机动道路;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综合各种信息后的战时机动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909.
战时桥梁保障任务繁重,对遭袭损伤桥梁的保障步骤是:评定损伤等级、制定抢修或抢建方案、实施方案和验收通行,而对于如何"评定桥梁损伤等级"这一环节,并无评定规范或标准,使战时桥梁保障方案的选取与制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桥梁保障也就无法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需要。根据现有工程的验收评定方法并结合战争中桥梁快速保障的特点,初步进行战时桥梁损伤等级的划分,拟订了评定方法和评定过程,为实现评定的自动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910.
论技术创新的风险利益原理与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3):56-60
本文研究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基础在于其风险利益。即技术创新风险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利益,经济主体之所以愿意承担技术创新巨大的风险,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背后巨大的风险利益。而这一理论,为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制度安排提供了依据与设计指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包含金融要素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