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2篇
  免费   669篇
公路运输   3234篇
综合类   3186篇
水路运输   2602篇
铁路运输   1500篇
综合运输   80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8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铝合金作为一种优质轻量化材料在轻量化车身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铝合金零部件的使用功能和性能,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就需要对零部件的精度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文章基于一种压铸铝合金减震器塔的零部件,首先对该铝合金零部件精度进行分析摸底并识别出影响该铝合金零部件精度的两个关键要素,再分别针对两个关键要素进行优化设计,重点一是优化加强筋结构,以增加减震器塔本体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另外是增加热处理工艺中夹具支撑块结构,通过外力支撑来增加抗变形能力。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强筋布置能有效提升减震器塔本体的刚度、强度和尺寸精度;热处理时需设计专用支撑夹具,且支撑夹具要保证所有重要安装面的支撑,避免铝合金减震器塔局部出现悬臂,通过外力支撑来防止变形。  相似文献   
932.
随着对汽车车内噪声评价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上只用A计权声压级对车内噪声进行评价有很多不足,不能反映人们对噪声的主观感受。文章对人耳生理基础及心理声学进行了研究,引入了响度这一心理声学客观参量对车内噪声进行评价。对响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Zwicker响度计算模型,并用Matlab实现了其计算。选取一段纯电动汽车在加速工况下的声音样本进行计算并与Head Artemis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很小,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3.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路基土剪切强度的影响,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3种塑性指数的土样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当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时,剪切强度随着塑性指标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当塑性指数相同时,剪切强度随冻融次数增加与围压增加改变各不相同,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与围压成正比。并且冻融循环6~7次后,3种塑性指数土样的剪切强度的变化均会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34.
针对一款新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结合其动力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考虑实物电磁阀的功率级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开发了功率级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方面,重点开发了比例电磁阀的电流检测模块。软件方面,基于Matlab/Simulink和ECUCoder软件研究了快速原型控制器中比例电磁阀驱动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底层接口软件。利用两种典型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所开发的功率级硬件在环系统的测试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35.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国际化进程,基于数据库平台,研究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6年以来的出版数据,对比分析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办刊现状、办刊方向、学术效应、稿源分布与传播能力,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未来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影响因子与综合指标名列第一位,在交通运输领域,位列前7%;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主要影响因素为年度发文量少,仅为学科均值的48%,年度高被引论文数偏少,约为北大核心学科与CSCD核心学科均值的80%;高水平专刊/栏、引领性学术综述与研究团队系列化核心成果对《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影响力提升贡献较大。基于成功经验与研究结果,主要从内容质量建设、学术影响力建设、办刊队伍建设与传播能力建设四方面,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未来发展策略,即:汇聚办刊人才,提高办刊水平;凝聚学术资源,提高学术质量;丰富展示信息,增强传播能力;净化学术环境,优化出版机制。   相似文献   
936.
937.
938.
基于摩擦自激理论的单侧钢轨波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宏  陈鑫  赵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2,57(1):83-89, 119
为了分析重载铁路曲线地段钢轨波磨的产生原因,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建立小半径曲线轮轨三维接触精细化模型,讨论了不同扣件刚度、摩擦系数、超高对轮轨系统不稳定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揭示了单侧钢轨波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通过轮轨瞬态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单侧钢轨波磨的传递及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超高和实际运行速度的不匹配是曲线内股钢轨首先产生波磨的主要原因;内股钢轨波磨产生后会导致轮轨系统不稳定,并将振动传递至外股钢轨,从而诱发小半径曲线地段两侧钢轨均产生波磨;适当地提高扣件垂横向刚度、控制轮轨摩擦系数在0.4以下,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轨系统发生不稳定振动的趋势,从而抑制波磨发展.    相似文献   
939.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视觉特性等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风险感知因子与临界安全系数作为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行人风格的表征指标,构建过街风格识别模型,透析不同风格行人过街行为可靠性。结果表明:年龄对过街速度和心理临界时窗有显著影响;心理临界时窗与过街速度和信号灯区域注视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车行区域注视概率呈正相关;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依据风格识别结果,男性谨慎程度高于女性,冒险型行人过街失败率为65.22%;冒险型老年人对自身运动机能的评估能力以及视觉搜索特征存在重要缺憾。研究结果可为交叉口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行人过街教育与培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对国内主流的绞吸挖泥船按照动力系统配置特点进行分类,对各类典型船舶从动力系统与锂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结合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分析各类绞吸挖泥船与锂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结合的可行性,为后续实船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结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