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68篇 |
免费 | 7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20篇 |
综合类 | 3132篇 |
水路运输 | 2085篇 |
铁路运输 | 1397篇 |
综合运输 | 2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376篇 |
2021年 | 506篇 |
2020年 | 333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365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589篇 |
2012年 | 701篇 |
2011年 | 736篇 |
2010年 | 744篇 |
2009年 | 713篇 |
2008年 | 708篇 |
2007年 | 596篇 |
2006年 | 593篇 |
2005年 | 510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通过试验手段对现行规程中动态剪切试验的应变控制范围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应变值对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变值对沥青胶结料复数剪切模量和高温劲度无显著影响,而对相位角则有显著影响,表明其粘性成分会有所增大;其温度因素对复数剪切模量和相位角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跨断层路堤的减隔震措施,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路堤数值模拟,研究断层错动过程中路堤在加和不加筏板基础两种工况的动力响应,并进一步讨论在加筏板基础情况下,筏板位置对路基减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合理放置筏板基础可阻断断层从上覆土层向路堤顶面的传递,使断层在路堤中的传播倾角变小,破裂带分散,起到耗散能量的作用,最后达到减小路面竖向位移的目的,起到减隔震的作用;第二,路堤高度的增加可以减小断层错动对路面变形的影响,使断层带上的路面变形曲率减小,增加路面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994.
嘉绍跨海大桥北副航道桥为(70+120+120+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结构,该桥上部结构采用挂篮双悬臂浇筑法施工.结合该桥箱梁截面宽、节段重等特点,悬臂施工挂篮采用菱形挂篮,菱形挂篮由主桁架、底模平台及吊挂系统、内(外)模吊挂及走行系统、后锚固、内(外)模、施顶系统等组成,挂篮重约86.7t.在挂篮设计过程,分析菱形挂篮各构件的传力机理,采用MIDAS 2010有限元软件建立挂篮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最不利工况下挂篮各构件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并进行了挂篮抗倾覆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解决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建造的某地下停车场小间距隧道群矩形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出现栽头及掘进姿态控制困难的问题,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的姿态监控数据,对产生栽头及姿态偏差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 1)顶管机栽头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顶管机体重心偏差、漏浆、姿态预留不够、后靠不稳; 2)通过设备和管节定位处理、洞门密封处理、增加始发姿态预留量、后靠稳定性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顶管机栽头; 3)始发阶段采取洞门预留、破除等控制措施,掘进阶段控制掘进速度并辅以“E”型导向槽进行轴线控制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顶管机顶进姿态; 4)通过采取调整铰接油缸行程差、主推油缸行程差及姿态偏差方向的土压等姿态纠偏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为解决高地压、高流变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大变形控制难题,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让压预应力锚索在隧道大变形控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研究新型让压锚垫板在低预紧力及低围压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支护结构先柔让压的要求; 二是让压结束后,预应力锚索在高预紧力条件下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实现后刚强支的作用。结果表明: 1)预应力锚索通过施加预紧力,增大洞壁径向阻力,提高围岩稳定性; 2)预应力锚索在让压结束后对支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减跨,由此提高支护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 3)围岩、支护结构和让压预应力锚索变形协调,力学上相互耦合,构成“先柔后刚”的支护体系。 相似文献
998.
为准确估算管线敷设与风机室内气流相互作用对压降损失的影响,基于武汉市江夏区谭鑫培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立典型数值分析模型与分析流程。通过建立典型管线布置的GIL舱、高压舱与综合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三维模型,分别对入口段与稳定段进行分析,并使用循环边界条件来考虑稳定段流体的充分发展,得到阻力系数随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GIL舱典型排风口三维模型,分析风机室中不同风机的压降损失,并与规范估算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管线敷设对压降损失的影响不可忽视;风机室风机相互作用显著,规范不能准确估算该相互作用导致的压降损失。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废食用油预脱硫胶粉(WRO)对沥青组分及黏弹性的影响,在不同掺量、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下分别制备了15组废食用油预脱硫胶粉改性沥青(WROMA)。基于四组分试验、DSR时间扫描试验、多应力蠕变回复试验分析了沥青组分及黏弹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组分方面,WRO中的橡胶烃主要补充沥青质,油分大部分补充饱和分,少部分补充芳香分;加工工艺与改性沥青中饱和分和胶质的含量线性相关性较弱,与芳香分及沥青质的含量线性相关性很强,且芳香分与沥青质含量主要受WRO掺量影响。在黏弹性方面,WRO掺量增加,改性沥青高温黏性降低,弹性增加。为保证改性沥青获得足够的高温弹性,WRO最佳掺量为30%,加工温度为160℃、加工时间为2 h。综合组分与黏弹性的分析结果可知:芳香分是影响WROMA高温黏性的主导因素,其含量越高沥青黏性越明显;沥青质和WRO中的橡胶烃是影响WROMA高温弹性的主导因素,两者含量越高,改性沥青弹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驾驶人将会参与更多的与驾驶无关的活动,从而呈现出新的姿态,这些新姿态是优化传统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切入点。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依然依赖于人和系统的密切配合。对驾驶人姿态的观察,则可以为判断驾驶人是否有能力及时接管车辆提供帮助,从而确保安全、合理的人机交互过程。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系统性梳理,综述了汽车驾驶人姿态监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从传感器种类以及相应的姿态监测算法出发,分析了目前不同监测系统的优缺点。研究发现,尽管传感器技术和姿态识别算法取得了明显进步,然而廉价稳定且能够在实际驾驶条件下对驾驶人姿态准确感知的监测系统依然缺乏。总体而言,目前的监测系统大多只是集中于对驾驶人局部身体部位的感知,缺乏实际驾驶条件下的性能分析,并且对驾驶人状态的实时感知和预测能力仍有待完善。最后,针对目前监测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主动式立体视觉系统和压力传感器阵列相融合的驾驶人姿态监测方式。研究成果将为驾驶人姿态监测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有助于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