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93篇
公路运输   412篇
综合类   369篇
水路运输   315篇
铁路运输   257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2 毫秒
451.
邹炽导 《汽车电器》2007,(11):41-42
主要介绍目前电涡流缓速器中常见电气故障的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对广州新穗巴士公司城市公交车的电涡流缓速器非典型着火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452.
邹显华  陈洪华 《桥梁建设》2007,(A01):100-102,108
鄱阳湖特大桥主桥墩基础承台为高桩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介绍基础施工采用的单壁钢吊箱围堰方案。  相似文献   
453.
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重复作用,表现出疲劳特性,并会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塑性变形。通过3组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等不同路基结构形式的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作用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得到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和永久变形随车辆荷载大小、车辆荷载通过量(对应加载次数)、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论证了全风化花岗岩及其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评价了路基处理的效果,确定了路基质量控制标准,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4.
综合考虑到浮动车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及完备性,提出基于浮动车与感应线圈的融合检测技术的行程时间估计模型。该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两种检测技术同一路段的检测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精度和完备性的目的。最后,以广州市7 000多辆装有GPS装置的出租车所提供的浮动车数据、100多个安装在广州市各主要道路口上的感应线圈检测器提供的感应线圈数据以及广州市交通电子地图为基础,在10条道路上分别随机选取的500个两种检测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在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方面较浮动车移动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技术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55.
邹昕 《铁道货运》2005,(6):27-29,i001
以成都铁路局为例,根据货物装载加固方案审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实际,采用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的ASP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建立了装载加固方案网上审批系统,实现装载加固方案审批的网络化管理。该系统在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6.
道路交通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阐述了系统仿真、计算机仿真和交通仿真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国外道路交通仿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主,分析了道路交通仿真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7.
为了合理抑制流体晃荡的问题,考虑空气可压缩性,通过系统对比不同激励频率下,三种壁面结构形状对晃荡荷载、近壁面波高、流场密度和湍动能的影响,探明壁面结构形状抑制流体晃荡的机理.结果表明:壁面凸起结构改变了流体砰击模式,进而影响了晃荡荷载分布及其作用时间;壁面凸起结构能增加湍流强度,提高能量耗散,从而降低流体对舱壁的冲量,有效抑制流体对结构的持续作用.因此,合理设计的壁面凸起结构形状可以有效降低晃荡荷载冲量,从而有效抑制流体晃荡.  相似文献   
458.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59.
460.
以地铁车辆限界标准为基础,以某地铁工程车为例,对例举的3种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进行计算,并对结果采用图形对比的方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非正常工况下需要更大的车辆限界。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工况时,车辆是否会超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对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限界计算提供一种参考,保障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