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15篇
综合类   122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83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291.
1问题及分析 在机车LKJ装置的日常维护中,电源接地、混线的故障率很高,尤其是防撞土挡信号线混入+110 V电源的故障较多。  相似文献   
292.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地铁线路通过能力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从信号系统角度出发,对典型车站折返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满足90 s设计追踪间隔要求的车站配线形式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93.
高速铁路双线变单线箱梁架设时,需要将架桥机立在已架设完成的双线箱梁上进行,双线箱梁与单线箱梁中心线的偏位使结构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可能导致结构存在局部损坏、整体倾覆等隐患,影响整体结构施工安全。以鲁南高铁和郑周阜铁路双线变单线箱梁架设为工程背景,对双线变单线架梁施工技术及控制关键进行研究,分析其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94.
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建国 《铁道建筑技术》2009,(1):149-151,189
对改建铁路襄渝线新七里沟隧道的膨胀土特性、膨胀土变形机制及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形成了针对膨胀土隧道特点的施工技术,为同类地质情况下人工修建隧道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95.
介绍109国道河北段试验路段的改建设计,重点介绍主动柔性边坡防护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96.
该文介绍了济南黄河三桥索塔锚固区水平受力性能试验模型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试验模型和实际结构的受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7.
目前,在南方及沿海高潜水位地区的沟槽、基坑工程施工中均会遇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问题,如何做好降水工作是决定基坑施工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该文以某下立交地道工程基坑施工中所采用的降水方案——大口径真空深井降水为例,介绍在基坑降水中采取的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298.
通过对检测喷洒前后路面不同时间的抗滑值、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和平整度等路用性能指标研究。分析了预防性养护雾封层在沿江高速公路的应用状况。根据对检测数据分析得出:SUPREME雾封层技术尽管会轻微降低路面的构造深度,但不会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而且防水、防渗效果较好,施工也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299.
目的研究蒙脱石对血管灌流液中的肌酐向肠道扩散的促进作用和阻止肠灌流液中肌酐的吸收作用。方法大鼠肠道、血管分别用含80mg/L肌酐的血管灌流液和肠灌流液循环灌流,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水平。结果当血管用含肌酐的血管灌流液循环灌流、肠道用不含肌酐的肠道灌流液循环灌流时,血管灌流液中的肌酐水平逐渐下降,而肠道灌流液中的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同时在肠道中加入蒙脱石时,蒙脱石0.5g/kg和1.0g/kg组的血管灌流液和肠道灌流液中的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肠道用含肌酐的肠道灌流液循环灌流、血管用不含肌酐的血管灌流液循环灌流时,肠道灌流液中的肌酐水平逐渐下降,而血管灌流液中的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同时肠道中加入蒙脱石后,蒙脱石0.5g/kg和1.0g/kg组肠道灌流液和血管灌流液中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酐可从血管向肠道扩散,并可在肠道再吸收;蒙脱石能加速肌酐向肠道的扩散,减少肌酐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300.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loride ions and sulfide ions on the anticorrosion behavior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anodic polarization cur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 resistance increases with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but decreases after 8 days' immers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ilm form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has inferior anticorrosion behavior; Chloride ions and sulfide ions have remarkable effect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and the pitting potential declin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s; the passivation current has no obvious effect; the ri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ide ions obviously increases the passivation current, but the pitting potential changes littl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wo types of ion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estructing passive film of stainless steel.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s causing anodic potential curve's change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is 250 mg/L for 316 L stainless. The effect of sulfide ion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behavior of stainless steel is increasing the passivation current density Ip. The addition of 6 mg/L sulfide ions to the solution makes Ip of 316 L increase by 0.5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