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作为反映巴达维亚华人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档案资料,近年整理出版的吧国公堂<公案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吧中两地经济往来的丰富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前期两地有着丰富的货物交流,侨汇和运输业也非常发达,而华侨华人在两地复杂而密切的社会关系更织就了两地之间稳固的贸易网络,形成其独特的贸易方式.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内河水运为基础,以江浙至鄱阳湖三条水路和溯赣江过大庾岭至广州通道为干线,配合以长江、珠江、浙江乃至淮河、黄河等水系诸多航运支线,构成了丝绸等货物向东南海路对外贸易的交通网络。它沟通着以江浙等丝绸产区为重心的内陆广阔腹地和广州等东南沿海港口,与海上交通紧密相连,属整个丝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独立发展,历史悠久,且曾是我国物产南运外销的主要通道。本文考述其线路里程,阐释其历史地位,希望能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宋元交替之际,东南海域商人也因大陆战乱和朝代鼎革而出现波动现象。大量浙江、福建乃至广东一带商人为避战乱或作为宋朝遗民逃往海外,接连不断地浮海而东、而南,流入海外诸多国家和地区。另外,蒙元统治者从海外遏制宋朝势力,严令高丽等国断绝宋商往来等原因也造成了许多宋朝商人留居东南海域。中国商人在东亚海域的活动及其表现变化,反映着宋元鼎革形势下东亚国际关系和政治文化交流情态,应该是我们研究该时期中国政治史、东亚国际关系史和海上交通变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部辑录李长傅先生遗作而成的论文集.该集由暨南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教研室编辑成书,并在暨南大学211工程"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研究"项目资助下于2001年5月顺利付梓.这是值得广大同仁备加关注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6.
荷印殖民政府控制下的东印度历来是华人移民的重要地区,但到19世纪上半叶由于殖民政府的政策变化,华人对该地区的移民表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荷印政府特别强调了对华人新客工匠身份和技能的要求.这一政策在大大遏制华人移民浪潮的同时.无疑也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技术交流.吧国(即巴达维亚)华人公堂留下的<公案簿>,保存着19世纪30至40年代有关华人新客入境的大量资料,它以丰富的案例具体细致地反映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