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茵  罗莹  王怀相 《铁道货运》2020,(12):55-59
铁路货运价格是交通运输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铁路货运价格指数体系对于国家宏观调控、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铁路企业高效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从铁路货运价格指数范围界定和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铁路货运价格指数体系设计分析,提出基于价格政策、运输类型、运输距离等不同角度的价格指数体系分类因素,从总指数、分类指数和个体指数...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发挥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货运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影响,分析国外铁路在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发国际市场、发展联合运输、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货运战略发展措施;总结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增强铁路骨干运输作用、构建高效运输系统、发展新型货运产...  相似文献   
3.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隧道建设离不开隧道的勘察设计,隧道围岩判定在整个隧道勘察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隧道围岩判定又离不开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由于隧道区勘探工作量的限制,隧道区地质调绘在隧道围岩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方法是隧道地质调绘较为直观及有效的方法,在隧道地质调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者根据地貌的形态特征,推断其形成原因及条件,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后者根据植物群落的种属、分布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在隧道地质调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简述钻孔咬合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介绍咬合桩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导墙施工、咬合桩成孔、混凝土的灌注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处理方法,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单个视线诱导设施在单洞双向公路隧道不同路段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驾驶模拟技术提出了针对低等级公路隧道视线诱导设施综合评估的一般性方法。采用UC-win/Road软件构建低等级公路隧道突起路标、轮廓标、反光环以及侧壁涂料的仿真场景,并对33名驾驶人展开模拟驾驶试验,获得眼动数据以及驾驶行为数据,以此选取7项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排除无效指标后采取TOPSIS方法实现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等级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段、直线段、大半径弯道段对应的最优方案依次是反光环方案、侧壁涂料方案、轮廓标方案。  相似文献   
7.
这篇论文从刘禹锡创作《竹枝词九首》与《杨柳词九道》的创伤目的,题材及表现方式的相异之处进行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刘禹锡民歌创伤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以中唐诗人刘禹锡的咏物诗为中心,论述其咏物诗的创作背景、类型、寓意、通过其咏物诗不同时期的创作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咏物诗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精神,对诗歌表现领域的扩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动车组牵引电机温度熔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对其产生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试验验证和动车组车辆实际运用验证,确认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