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通过对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低温缩裂和疲劳寿命的计算分析,得出了沥青路面三层各自的主要功能,提出按照各层所承担的主要功能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2.
浅谈工程建设设计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工程建设设计监理阶段性、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设计监理的内容,审核要点和审查依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强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增强高强混凝土变形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施工的角度,论述了超塑早强混凝土路面在施工中的材料选用、拌制、运输、摊铺、养生等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的适应性,运用摩尔-库仑准则和FLAC3D软件进行弹塑性数值计算,分析采用CRD法和双侧壁法2种工法时的塑性区发展及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工法时引起的隧道变形相差不是很大,都能较好地控制地层的变形;采用CRD法时产生的塑性区较双侧壁法大,且向隧道侧上方发展较为明显;采用双侧壁法时产生的塑性区在隧道侧向发展较为明显,超前影响的距离也大于CRD法;采用CRD法时的塑性区在超前3~6m的范围内发展速度较快;采用双侧壁法时的塑性区在超前0~3 m的范围内发展速度较快;对于隧道穿越砂层而言,2种工法各有优势.采用CRD法时,应注重隧道的快速封闭,以减小塑性区的发展;采用双侧壁法时,应注重增加隧道水平支撑刚度,减小隧道水平变形.  相似文献   
6.
把废弃材料硼灰选作道路底基层的结构材料,通过加入石灰改善其水稳性能,测定常规的力学性能指标,并与以往常见的二灰土做指标对比,得出石灰稳定硼灰的水稳性较好,抗压强度、回弹模较高的结论。因此,硼灰土可以选作低等级道路的底基层的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7.
"矿研"多功能钻机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矿研"多功能快速钻机在国内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通过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防突、注浆止水以及管棚、锚索等方法保障了隧道等工程的安全施工.此钻机设备动力强劲、钻速快、操作简单,钻孔方位范围大、可靠性高,配件坚固耐用,能适应各种工况,尤其适用于长大隧道的施工.文章介绍了"矿研"RPD多功能钻机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基层、施工操作、机械配合、混凝土材料等几个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从施工实际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型海底隧道钻爆法修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以工程安全和排水量控制为核心,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限于通道两岸接线的条件,提出了“极限顶板厚度”的概念,使隧道纵断面位置的选择更加自如;基于精细化的地质勘察,提出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以钻探为主的超前探测方法;针对海底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和堵水的双重要求,提出了“复合注浆”的新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周边帷幕注浆技术;通过对地层变形及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建立了施工扰动下海床安全状态与隧道围岩变形的量化关系,制定了保证隧道安全性的围岩变形控制标准;提出了隧道原始渗水量的分级方法,建立了基于排水量控制的围岩加固圈和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明确了初期支护的主承载作用,二次衬砌结构通常仅作为安全储备;针对海底隧道的高风险特点,建立了工程安全控制体系,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基准和我国海底隧道钻爆法修建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