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解决汽车司机驾驶时需要频繁低头查看仪表盘时容易忽略前方路况信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问题,将早期应用到战斗机上的抬头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以下简称HUD)引用到汽车上,使司机无需低头即可查看车辆运行时的一些重要参数信息。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显示在像源上,将像源中的信息透射到反光镜中,再反射到合成器上,司机通过合成器即可观察到像源上显示的内容。为了验证本设计的HUD上能显示准确的温度值并且显示的信息能随环境亮度而变化,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水温的信息来模拟温度传感器采集汽车水箱的温度信息;采用光敏传感器检测不同光照强度来调节像源的亮度。实验结果表明,像源能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都能实时显示水温变化的信息,且在合成器上显示的信息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危险品运输安全经营的现状,在专家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车辆、人员、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危险品运输三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的1~9比例标度准则建立判别矩阵,确定各级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对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证明,所构建的指标合理可信,完全可应用到危险品运输的安全评价中。  相似文献   
13.
建立某商用电动汽车电机损耗模型并开展其水冷热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散热结构参数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苏省沿江港口客运站由于近年来长江水路客运量的急剧萎缩,正面临水路歇业的严峻形势,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结合江苏省沿江港口客运站的自身条件、行业优势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允许其开展水陆联运业务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开展水陆联运的背景 根据沿江各城市的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建议书,在沿江港口客运站附近均有设立一定发送规模的公路客运枢纽的设想,来取代城市中心的部分公路运输网点,而同时由于公路快速网络的建成,一方面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大量的市场资源,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汽车行驶阻力的数学模型,阐明了电模拟模型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电涡流测功机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不同工况、不同负荷下对汽车行驶阻力进行的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电压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起重机电控,检测过电流、欠电流、过电压、欠电压及过速情况,能有效地减少起重机故障,改善制动过程,延长机械寿命。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CPLD的脉冲宽度测量装置是由CPLD、脉冲信号处理、按键输入、液晶显示组成。其中CPLD实现数据及逻辑信号的处理、计时、控制信号的输出,液晶显示部分实现脉冲宽度测量值的显示以及间隔时间的显示。设计的装置硬件电路简单,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详细介绍了FXD3-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对网络设备、系统控制功能、显示界面、冗余特性等进行了阐述。运用考核试验表明,该网络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negative refraction effect at a planar interface of a highly absorptive material,where the direc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oss-induced skin depth effect. An apparent contradiction occurs when we try to determine the group velocity direction by the method of equifrequency contours(EFCs) in detail. This contradiction forbids any physical solution to be found for negative refraction.We conclude that this paradox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finition of complex wavevector ■which is conventionally adopted in the case of complex permittivity. The complex wavevector may result in ambiguously defined optical path, 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ical Snell's law. We propose a bold suggestion that the complex wavevector■ should be replaced by a complex frequency■ . Therefore, the optical path can always be defined as real.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is capable of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about the loss-induced negative refraction,and the obtaine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fits well with the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