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0引言 橡胶沥青是将热沥青、橡胶粉和添加剂混合发育而成的一种黏结剂。胶粉与沥青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变化,胶粉颗粒溶胀,从而使黏结剂具有特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2.
橡胶沥青防水封层设计及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路面防水封层既要满足防水要求,又要有良好的黏结性。利用橡胶沥青作为黏结剂,然后撤布碎石得到的橡胶沥青防水封层可以有效地防水和阻止反射裂纹向上传递,并能与下承层良好地黏结。橡胶沥青防水封层自身的特点要求在进行设计封层和施工工艺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考虑输送能力、列车速度、车辆运用、经济效益、服务质量等因素,建立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浅谈网络隔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付强  张勇 《北方交通》2010,(4):195-197
简要介绍网络隔离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隔离产品的组成以及隔离技术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车车通信技术条件下车辆通过合流影响区时的运行情况,缓解快速路交通压力,提出车车通信环境下入口匝道车辆速度控制模型。首先,分析合流影响区车辆汇合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合流影响区车辆行驶速度需求,确定入口匝道车辆在加速车道上可汇合位置;接着,根据入口匝道车辆和主路最外侧车道车辆分别到达合流影响区汇合点的时间,建立入口匝道车辆汇入的车速控制模型;最后,对传统环境下和车车通信环境下车辆驶过合流影响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仿真时间段,车车通信环境下,主路和匝道交通量分别为1 000veh/h和400veh/h时,合流影响区的交通量提高了19.5%,入口匝道车辆的平均行驶时间节约了26.9%、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9.7%;主路交通量为1 800veh/h、匝道交通量为800veh/h时,传统环境下合流区车辆出现排队现象,车车通信环境下无排队现象。  相似文献   
106.
结合黄土地质工程实际,采用邓肯-张弹塑性本构关系,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西安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盾构推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及地表土体的位移分布规律,讨论了相对埋深、进尺长度、等代层厚度及填充率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其中纵向地面沉降与公式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对于黄土地区进行盾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考虑输送能力.列车速度、车辆运用、经济效益。服务质量等因素,建立了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Saaty1-9标度法确定指标重要度判断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相容矩阵法确定指标相对权重,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开行方案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降雨条件下红粘土路基水分运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非饱和土降雨渗流理论,结合实测红粘土土水特征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红粘土路基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动态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土体渗透性系数变化对路基内部渗流场变化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路基降雨人渗情况下路基土降雨影响饱和区深度一般为2~3 m,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坡饱和区扩大,对低...  相似文献   
109.
以不同销内径、配合间隙、销孔型线的活塞组为研究对象,以利用ANSYS计算得到的活塞温度场和变形量作为边界条件,基于弹性流体动力学润滑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并结合销孔疲劳试验对活塞销孔的磨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销孔磨损一般发生在销孔内侧靠近销孔内倒角位置。活塞销的结构强度引起自身椭圆变形过大,从而使得销孔表面产生很大的接触压力,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销孔会发生严重的磨损。随着活塞销内孔直径的增加,累计磨损载荷增大;销孔接触压力和累计磨损载荷随配合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销孔型线更有利于销孔楔形动力润滑油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