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定量评价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量化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严重程度,从过街行人行为特征出发,基于模糊聚类的SOMK聚类算法,提出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危险度模型。以南京市6个信号交叉口为例,采用基于视频的人工观测法采集高峰时刻行人与机动车冲突数据,给出TTC、PET、DST等评价指标的获取和计算方法,阐明交叉口行人过街冲突危险度的分析过程。结果表明,TTC、PET、DST三个指标变量对于聚类分析都起到明显作用,不同类型冲突的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使交叉口渠化设计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分析平面交叉口渠化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归纳20种交叉口渠化的设计方法,提出较为系统的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步骤和流程,并以浙江省上虞市人民中路一舜杰路交叉口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乐晨  任刚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1):153-156,144
论述了如何使用Google Earth软件研究国内外交通管理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交通工程学理论上的指标和GE软件所能提供的数据,给出了相应的软件操作和KML语言实现方式,从而形成了一套合理、多层次的方法。表述了使用GE软件和Google SketchUp软件进行交通管理演示方案,给出了一整套步骤,其中包括了参数及注意事项,分析这种方法的细节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地方标准<内河船型尺度系列>系1996年度安徽省交通厅"通达计划"科技攻关项目.该标准1997年11月14日经安徽省技术监督局审查通过,并以"皖技监标函(1998)2号关于发布<内河船型尺度系列>省地方标准的通知"发布实施.标准编号:DB34/T150-1998;名称:<内河船型尺度系列>.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使本省船型发展得到科学规范的指导,推动全省运力结构的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科学指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和编制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多模式疏散规划旨在兼顾低行动力人群和其他人群不同的疏散需求特征,对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相结合的多种疏散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但是,国际上对多模式疏散的研究缺乏对公共交通的支持.针对我国低行动力人群比重高、应急疏散资源紧张等国情,提出应急疏散中的"公共交通导向"构想,建立了公共交通导向的多模式疏散规划理论框架,在疏散需求建模预测基础上,实施疏散小区划分、公交集结点选址、疏散网络设计等规划流程,构造分层集约化网络,探讨公共交通导向的应急交通组织策略和应急疏散网络优化模型等关键方法.结合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交通组织工作进行应用,在未采取强制行政措施的前提下,75.4%的市民认为日常出行基本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任刚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108-108
用传统的路网模型表现动态演变中的路网,存在数据冗余过大和无法揭示动态性的缺点,为此,改进了传统的路网模型,使得路网的拓扑结构与数据物理上相分离,逻辑上相结合,提出了动态路网的概念,研究了其特征,在改进后的传统路网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路网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用方案树与邻接表描述动态路网的拓扑结构,用数据库存储路网数据,达到了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度并有效揭示动态性的目的,动态网模型对于交通规划中的路网模型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冬天”对于“后二战时代”的德国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战后经济萧条,很多德国人都买不起汽车。公交车几乎就是德国城市交通系统的代名词。由于经常开门上下乘客,再加上车体经常是八面漏风,为了提高公交车的舒适度。德国Webasto公司为公交车专门开发了一款供暖设备——独立转炉式加热器。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驻车加热系统。经过了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如今的驻车加热系统其作用已经不再仅仅是提高乘客舒适度这么简单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