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搓板现象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一种新型病害形式。通过在某高速公路搓板路段进行现场观测、钻芯取样并测定基层强度和弯沉,分析得出搓板现象的形成是基层和沥青面层在降水、行车荷载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并提出了搓板路段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驾驶舒适性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和环境动态系统失调的结果.传统的公路路线设计理论一般是以汽车行驶动力学为依据,总体上没有考虑人的差异性.通过分析驾驶员心率变化的规律和道路平面线形与驾驶员心理、生理适应性的相关性,简要探讨了山区双车道公路平曲线有关设计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大众提供精准的事故高发黑点预警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研究了1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BiLSTM)的黑点路段交通事故频次预测方法。通过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的k值选取进行改进,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有效识别,并统计黑点每天事故数作为事故时间序列;利用小波分解对该序列进行降噪处理,通过多层网格搜索法对隐藏层层数、神经元个数等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构建了基于BiLSTM网络的事故频次预测模型;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将事故时间序列作为内部参数输入模型,以交通流量、节假日、事故天气和事故发生环境等特征作为外部参数,对事故黑点路段未来1 d内可能发生的事故数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结果提出了1种事故黑点路段交通事故预警模型;以浙江省宁波市交警部门某辖区2020年4月—2021年9月常态采集的事故数据为测试集,以7 d的事故数据预测未来1 d的黑点路段事故频次,将BiLSTM模型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志军  杨荣尚  任毅 《中外公路》2007,27(4):191-196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采用强夯、冲击压实、灰土换填、灰土挤密桩等4种方法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地基土沉降量、压缩模量、湿陷系数及静力触探等试验结果,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处理效果及适用条件。其中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通过试验比较,得出了夯击功能、击数与有效处理深度的关系;对于冲击压实法,得出了碾压遍数与有效处理深度及影响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对大量应用于同步碎石封层车的CAN总线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说明了CAN总线控制器和CAN总线显示屏及CAN总线GPS控制模块实现同步碎石封层车的系统控制工作.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远程通信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车辆施工过程的行走速度、喷洒量、喷洒宽度等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可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科技档案标准化与装备的关系 所谓科技档案的标准化,通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科研厂(所)的标准化管理,倘若武器装备承制单位的标准化管理程度很高,则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不用说也是高的,反映在档案管理上,则前后代产品拘延续与承传,开发新产品时标准化、通用化的运用,乃至国军标的贯彻实施,都会留下明显的印记;另一个则是科技档案本身的标准化管理.如信息化对代前普遍使用的帐、物、卡与图纸文件上的编号一致性,卷内文件的排序与案卷文件的排架等管理手段运用,使得科技档案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等原因而导致难以查找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实现对违编列车的超前预警和控制,通过阐述货物列车编组质量动态检测预警系统的目的和主要功能,提出货物列车编组质量动态检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实现铁路局跨局和管内列车按照规定要求确报,并实时进行动态检测,根据不同影响度分级给予预警,实现检测和预警自动化,为行车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和性能指标出发,考虑天然含水率、液塑限,容重,孔隙率、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因素,通过对试验路段的原位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沿线路方向变化幅度较大,得到了此红粘土地区轻型动力触探的经验公式,并对红粘土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型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性红粘土的击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通过掺石灰、掺砂以及掺石灰和掺砂联合对郴宁高速公路三个桩号的红粘土进行了击实试验,分析了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干密度与掺和比的关系、最优含水率与掺和比的关系以及击实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掺和不同配合比的外添料后,红粘土击实曲线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掺石灰的红粘土其最佳含水量随着掺石灰比的增大而提高,而干密度则随着掺石灰比的增大而减少。这是由于石灰引起了粘土颗粒的集聚占了大孔隙改变了土颗粒有效的级配影响了压实效果;掺砂红粘土的最优含水量的和最大干密度随着掺砂比的提高刚好与掺石灰红粘土的变化规律相反;联合采用石灰和砂粒进行改性处理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都处于单独掺料的特征之间,基本变化规律与掺砂处置的情况类似,说明砂粒对红粘土的改性处置效果要大于石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