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北京市进入社会经济现代化、城市化和机动化高速发展时期,交通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北京市颁布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以下简称《纲要》)。对“纲要》颁布以来北京交通取得的成就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北京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反思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纲要》的进一步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首先基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现行体制,指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功能不健全等主要问题。结合综合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将呈现普及化、综合化、规模化的发展特点。借鉴国外枢纽成功经验,提出以多元交通方式整合、枢纽与城市功能区融合、立体多层连廊连通整个区域为主要特征的枢纽区域概念,并分析了枢纽区域的主要功能。最后,从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调整等方面提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3.
协调交通信号控制位相差优化的理论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主干道及格状网络上的交通信号通常以协调的方式运作,目的是使主要的交通流能够顺畅地流动.过去几十年来,协调信号控制策略一直是研究热点,相关的模型系统也得以开发,包括离线模型如TRANSYT,PASSER,在线系统如SCOOT,SC ATS,UTCS,以及正在 开发中的RT-TRACS, 尽管有这么多的模型和系统,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使用启发式算法来优化信号的位相差.而另一方面,现有的有关优化信号位相差的理论方法都是确定性的,通常忽略了车流的随机变动.由于缺乏能够决定最优位相差的成熟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对现有模型和系统作客观的评价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提出了基于概率过程的单向交通流相邻交叉口信号间位相差优化理论方法,该方法的优化目标是使车流的总延误和总停车次数最小.利用概率论和排队论,该方法兼顾了车流离散和车队在交叉口的随机变化.最后,设计了该方法的实用算法并给出应用实例.该算法可以被扩展到更复杂的交通网络,而待到被内嵌到现有模型或系统中之后,既可用于评价,又可用于实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设计了一种新型采油工艺管柱导向器,通过应用该导向器,在作业中实现管柱铰接,可有效解决由套管套变引起的封隔器损坏、失效现象,起到保护封隔器胶筒的作用.并可解决大斜度井、定向井工艺管柱偏磨与导向问题,减少对管柱接箍的损坏及对套管的刮磨破坏,提高其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油水井增产增注工艺管柱上.  相似文献   
25.
以非连通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周期性运行特点,在深入考虑拥挤及换乘客流脉冲性到达特征的前提下,给出1个循环周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费用及乘客出行费用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各运营线路发车间隔及发车时刻相位差为决策变量,以乘客及运营企业的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以列车发车间隔、列车容量、站台容量、运营补贴等为约束,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显示,与既有优化方法相比,本文模型能够更加细致地刻画乘客换乘过程,有效降低系统综合费用,并确保各项服务指标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ITS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ITS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初现端倪。ITS已被我国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本综述了我国ITS产业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发展现状及存任问题作了具体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发展ITS产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ITS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ITS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简要介绍了路基施工时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压实质量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基于交通需求的路网交通拥堵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上的用于评价交通拥堵状态的交通拥堵指数指标;确定了基于分层抽样技术的最低路段抽样方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法,以从时间角度表征交通需求的指标——车辆行驶时间(VHT)作为加权模型中的权重,建立了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拥堵评价加权模型。最后,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五环内路网的拥堵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9.
阐述分析了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的概念和内涵,从智能交通系统特点分析出发,通过专家调查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应用于道路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项ITS技术,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炼分析对二者协调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技术,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关键技术甘系统协调的影响效益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余柳 《城市交通》2021,19(5):19-25,81
在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的驱动下,城市交通碳排放逐年增加.面对中国提出的碳中和战略目标,城市交通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发展路径,以推动城市交通尽快实现零碳转型.首先,阐述全球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其次,结合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东京、伦敦、纽约等国际大城市最新发布的碳中和战略文件,分析总结城市交通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最后,提出中国实现城市交通碳中和的发展建议,即需要尽快研究编制城市交通碳中和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和关键性措施,在法规标准和技术方面加强突破创新,并不断夯实和完善交通碳排放统计监测和精细化核算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