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软基处理路堤极限填高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吉林省东部山区广泛分布的草炭土软土层的力学特性,针对反压护道、土工格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砂桩、砂砾换填及土工格栅加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6种公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措施,对天然软土地基及处理后的地基用JANBU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出指导施工快速填筑而不致失稳的路基极限填高。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处理此种软基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砂砾换填。处理后路基的极限填高可提高2.4m;其次是砂桩加复合土工布、土工格栅加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极限填高可提高1.9m;而反压护道应根据不同的路基填高对其宽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2.
23.
通常利用Foreman的高低潮潮汐预报模型,对只有高低潮实测数据的海洋水文站位进行潮汐预报,但在某些组合分潮情况下,在高低潮间会产生抖动现象,这种现象增加了不应有的虚假高低潮,给高低潮时和潮位的预报以及天文潮的整体预报精度造成很大影响。基于定点天文潮曲线变化具有的特性(高、低潮位处一阶导数为零且具有凸、凹性),在只有高低潮数据情况下,给出了建立分段四次多项式插值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模型(OCTHM)的一般方法。利用此模型思想方法,根据江苏省连云港站、上海高桥站的实测高低潮数据,建立了相应站位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预报模型。对有关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表明OCTHM模型克服了Foreman预报模型的抖动现象,具有其所不具有的保形性,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出高低潮时和潮位。 相似文献
24.
25.
因煤矿开采A13+2和B1组煤层跨过保护煤柱,引起高速公路路面下沉,采用概率积分法计算得到的地表移动期最大下沉量为173.2 cm,沉降持续时间为1.58年,应用Sulstowicz A理论预测的剩余沉陷期的沉降量为3.4 cm。根据沉降预测结果和前期监测结果,采取了轮流开放高速公路半幅路面,并加厚路面面层,待沉降稳定后恢复路面高程的措施。后期监测结果表明,路面下沉稳定后最大沉降量为172.6 cm,与预测数据吻合较好。所采取的措施既保证了交通安全,减轻了对运输的影响,又节约了工程整治费用。 相似文献
26.
以靖宇至辉南地方铁路沼泽湿地地段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塑料排水板和砂井两种不同的工程处理措施下草炭土的固结沉降性状。发现塑料排水板和砂井的布置改变了草炭土的排水路径,缩短了主固结完成时间。结果表明,草炭土层越厚,塑料排水板及砂井的加固作用越明显。而且在相同条件下,砂井处理后草炭土地基的固结完成时间比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时间缩短20%左右。 相似文献
27.
对于由陡立或陡倾产状岩体组成的边坡,倾倒破坏是其主要破坏模式。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吉林市绕城高速公路K36+420处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弯曲—拉裂模型研究其破坏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坡脚开始,每个岩块的抗滑破坏验算均不稳定,因此,此边坡不存在滑动岩块组,而只有倾倒岩块组和稳定岩块组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28.
以辽宁工源水泥熟料生产线为实例,结合该区工程地质条件,总结出三种主要的边坡破坏模式。即平面滑动、圆弧滑动和楔形体滑动。用极限平衡理论对不同类型的边坡作出相应的稳定性评价,得出该区部分边坡会产生平面型和圆弧型滑动的结论,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9.
两步分级法在公路隧道动态施工围岩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定性与定量[BQ]值相结合的两步分级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互相校验和检验,采用多因素指标进行评判,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较为全面,该方法在安徽六潜高速公路隧道中应用效果较好,为调整优化相应工程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