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23篇 |
综合类 | 158篇 |
水路运输 | 122篇 |
铁路运输 | 104篇 |
综合运输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单模光纤双折射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纤偏振模色散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在国内首次用两种方法实现了对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波长扫描法能测量较大范围内的偏振模色散,可以做为基准测量法,改进的OTDR可以近似测量偏振模色散较小的光纤,但它可以看到光纤中的每一段的具体双折射特性。 相似文献
622.
<正>本文介绍了叶片式扩压器离心压气机特性曲线的计算。计算表明:1.叶片和壳罩之间的间隙损失计算是很理想的,其间隙可看作收缩系数为1的薄膜缝隙。2.通过对无叶扩压器进口到叶片扩压器喉口间的二维边界层计算,可很好地确定扩压器喉口的阻塞。3.借助于叶片进口气流方向与叶片吸力面之间夹角的修正,利用简化扩压器的试验结果来计算叶片扩压器的静压恢复是可行的。本文还介绍了两个不同压气机的特性曲线计算及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除喘振线外,其吻合度是令人满意的。 根据叶片扩压器入口段边界层的分离原理所确定的理论喘振线与其中一台压气机的实测喘振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23.
624.
625.
针对高速铁路钢轨百米周期性不平顺问题,综合分析既有钢轨打磨技术的优缺点,兼顾打磨效果、天窗时间和经济性,提出以大机快速打磨和小机打磨为主、大机传统打磨为辅的综合整治策略;通过调整小机打磨和大机快速打磨的顺序,设计了两种打磨方案,并选取典型区段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机打磨+大机快速打磨+大机传统打磨、大机快速打磨+小机打磨+大机传统打磨两种打磨方案均可以有效治理钢轨百米周期性不平顺,同时保证了钢轨廓形打磨质量;大机快速打磨+小机打磨+大机传统打磨方案总体打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26.
627.
李永胜 《科技动态(大同)》2003,(1):10-11
由于传统过滤器存在着诸多弊病,所以长期以来有关人员一直关注和研究过滤器。经过潜心研究和大量的试验,终于开发出实用新型的机车用空气过滤器,彻底解决了传统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8.
以台湾省中央研究院评议委员、台大农化系教授郝履成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经二年的精心实验,终于发明了海水饮用机,其脱盐分率高达99.7%,比台湾省的自来水还洁净,已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该项发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获世界 相似文献
629.
悬浮隧道在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悬浮隧道与传统的水底隧道的差别在于它直接处于波流作用的自然环境中,其中波浪的作用随时间而变,导致悬浮隧道产生动力效应,因此进行波浪作用下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是工程设计中不能回避的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将悬浮隧道和支撑结构简化为空间梁系有限单元模型,采用梁元的CR列式法,在考虑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计算分析了放置深度、波浪入射方向及隧道断面形式等对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当隧道放置深度由30 m增至50 m时,y方向位移响应幅值减小了67%;当波浪倾斜入射时,位移响应幅值减小了98%;当隧道断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时,位移响应幅值增大了24倍。研究结论:放置深度、波浪入射方向及断面形式对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0.
为解决巨跨扁平洞室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匮乏和研究手段单一等现状对洞室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造成的困扰,以某水平地应力为主应力的巨跨洞室为例,结合洞室的地质条件、地应力及开挖步序,采取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出巨跨扁平洞室拱部沉降特征。结果表明: 1)巨跨洞室拱部沉降较小,最大值为22.8 mm,且受地质条件、地应力、结构面等因素影响,其变形具有一定的离散性; 2)巨跨洞室中岩柱拆除步序引起的沉降占总沉降的40%~60%; 3)巨跨洞室开挖过程的变形曲线呈现台阶状和锯齿状相结合的特点,其稳定机制为应力控制的整体稳定和结构面控制的局部稳定相结合; 4)巨跨洞室开挖引起的拱顶扰动范围主要存在洞室周边浅层岩体,拱肩附近的扰动范围主要存在洞室周边浅中层岩体,开挖对深层岩体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