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8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寿命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4自由度的1/2车辆振动模型,以路面不平整度为激励,运用系统动力学和车辆振动理论分析了不平整路面上的行车动荷载;采用修正Shell永久变形理论,考虑荷载和环境的综合作用,计算了动荷载作用下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平整度的衰变规律;并结合某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参照质量规范得出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建立了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剩余寿命计算与预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法不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还能为准确评价道面使用品质和制定费用-效益最佳路面养护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西藏主干公路沿线天然砂砾作为路用材料的调查,以气候类型为主要依据对西藏天然砂砾进行了分区研究。根据西藏各分区天然砂砾的级配组成,采用特征孔径通过率法和细度模数法分析了西藏天然砂砾的粗细程度,同时提出西藏天然砂砾的代表级配。  相似文献   
53.
重庆公路自然区划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在重庆地区公路建设适用性上的不足,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结合ArcG IS分析软件,提出新的公路自然区划总体研究方案;然后针对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切割深度、岩土类型、植被情况、气候资源和地质灾害等要素对公路建设影响程度的不同,提出适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最后建立由重庆公路自然单项分区、重庆公路自然专项区划和重庆公路自然区划构成的区划类型体系。研究考虑因素多,区划深度大,可更好地为该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行区划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4.
赤泥用作道路垫层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泥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赤泥作为道路材料是消耗赤泥量较大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该文在分析河南铝厂赤泥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赤泥用做道路垫层材料的配制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选用适当的配合比,水泥石灰赤泥稳定土混合料可满足道路垫层强度的要求;赤泥的掺入,可提高混合料的早期抗压强度,并能有效减少混合料的收缩变形.这不仅可拓宽道路垫层材料的应用范围,而且可使赤泥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55.
针对露石水泥砼路面的抗滑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室内试验:对3种不同级配的粗集料,每种级配又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砂率进行试配成型并进行表面露石工艺处理,在考虑水泥砼和易性及强度的同时综合露石水泥砼成型块表面的抗滑性能,确定露石水泥砼施工工艺的最优粗集料级配和砂率.结果表明,集料的合理级配对露石水泥工艺处理的路表粗糙均匀程度和路表的抗滑性能有着积极意义,露石水泥砼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6.
基于离子在蒸馏水中导电原理,根据各因素和电导率的线性关系,依次确定快速检测方法基准的土水比、振荡时间和温度;在此基础上做大量标定试验,建立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土样烘干浸取液过滤情况下电导率与含盐量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8,烘干未过滤两者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7,未烘干未过滤和未烘干过滤两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也达到0.96。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公路沥青路面离析评价的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公路施工现场,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离析评价方法,分析传统方法的不足,并介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路面路面离析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传统方法受限于费时费力及检测滞后性等缺点在工程检测中存在一定问题。数字图像法在沥青路面离析评价中具有其高效、实时、全面、快速的特点,在沥青路面离析检测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乃兴 《公路》1996,(4):29-31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当前国际上对利用聚合物使水混混凝土改性的研究广泛开展。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种类很多,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改性的具体工艺也多种多样,最终获得的改性水泥混凝土主要有3种,即: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和聚合物水混混凝土.水混混凝土经聚合物改性后具有优良的工程性能,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通过实验分析了丁苯橡胶乳液对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土刚性和耐磨性的影响,得出了随丁苯胶一的增加,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和磨耗重量损失降低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60.
通过级配碎石承载板试验建立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非线性承载力本构模型公式,利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平面模型。对粒料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包括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受力条件下应力、应变的传播规律以及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之间的应力、应变传播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